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被这个小品糟践了( 二 )



弹幕里也有人说 , 一个喜剧节目 , 有必要这么认真吗?
可是喜剧节目也要讲逻辑啊!
亲父母这样都不对 , 孩子苦中作乐通常只是因为没得选 。
可好不容易走出来吃个饭 , 等价交换的事 , 居然还要承受这些 , 是不是有毛病?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 。
顾客要求见经理 , 结果经理是“妈妈的妈妈” 。
“姥姥”在听顾客陈述诉求的时候 , “妈妈”依然要在旁边插嘴 。

看起来经理可能比服务员要讲点道理吧 , 她也能不由分说扔掉你的饮料 , 因为“都是添加剂” 。
顾客:为什么扔我东西?
服务员:怎么跟经理说话呢 , 没礼貌了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弹幕里又有了“不爱看就出去”“不爱看就不看” , 一般情况下我确实会直接关闭省得浪费情绪 。
但这是喜剧大赛啊 , 我总寻思着 , 喜剧大赛上不能有这样奇怪的节目吧 。
否则和春晚有什么区别 , 我等着打脸呢!
结果呢也确实是没想到 , 后面居然就奔着一发而不可收拾去了 。
顾客要退钱 , 服务员摆出一张刻薄脸:
哦 , 要钱的时候想起我来了!
服务员自顾自把人东西收起来 , 完了还要唠叨顾客把东西乱放 。

这种晦气地方谁还想呆 , 顾客说我走还不行吗 , 服务员开始歇斯底里:
你走!你走了就别回来了!
我就当从来没有过你这个顾客 , 你也别再喊我服务员!

不仅经理(姥姥)和服务员(妈妈)产生了极其刻板的争吵 , 还对顾客产生了极其经典的PUA:
服务员说话不好听是“刀子嘴豆腐心” , 她都是为你好;
你要不感念她 , 就是不懂事 。

完了就是卖惨 , 经理开这个店多不如容易 , 一点点攒下来的 , 教育顾客“做人不能忘本” 。
顾客:关我屁事啊!

顾客(孩子)为了平息俩人的争端 , 不得不憋憋屈屈地接受被服务员指定的“健康食物” , 然后眼睛一亮 , 说 , 好吃!
然后bgm响起“……啊这个人就是娘 , 啊这个人就是妈”……
我当时脑子里也就三个字:
完犊子 。
看顾客吃得开心 , 我一阵阵犯恶心 。
这个节目就此顺利由喜剧大赛越过《欢乐喜剧人》 , 可以直接上春晚 , 比肩“你这么好看都看你了谁看病” 。
因为它既侮辱了妈妈 , 也侮辱了服务业 , 同时更侮辱了喜剧 。

就是那种 , 特别重的春晚的“饺子味” 。
看到台下观众和马东于和伟都是一片热泪盈眶 , 我心里不是不懵逼的 。
所以我不是人吗 , 没有心吗 , 根本不配当女儿 , 也不配当妈?

我问了一下周围和群里所有看过这个节目的人 , 只有俩人觉得感动 , 一位是母亲不在了 , 一位是姥姥不在了 , 两位离故乡也都很远 。
被触发了思乡思亲的情绪 , 也并不是认可这种妈妈姥姥的行为 。
首先 , 我们现在不倡导宣扬妈妈的“无私奉献”;
因为越是这样 , 越是给妈妈很多无形压力 , 好像她们不这样就是错的 。
其次 , 很多被感动的人提出“唠叨也是一种爱” , “等没人唠叨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这也仅指亲妈 。
觉得节目里这样很感人的 , 祝你们也遇到这样好为人妈的陌生人 。
我们总说“妈妈是不要钱的服务员” , 以此凸显妈妈的体贴周到不计报酬 。
而我们因此也可以承受妈妈的唠叨 , 把它当成爱意的体现 , 毕竟我们有不可切断的血缘在 。
可是同样的情境挪用到服务员和顾客身上 , 只会让人觉得:
“是不是给你脸了?”
我花钱找膈应呢?

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
“服务员妈妈”的不讲理 , 不由分说强行扭转意志 , 包括道德绑架 , 都是“无价值”的 。
前面的内容里 , 顾客一直在致力于“撕毁” , 这才勉强有点喜剧感 。
然而到了顾客“惊喜”发现饭菜确实好吃 , 然后拉着经理和服务员的手沉浸在感动里 , 等于是全盘推翻了之前的“撕毁” 。
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服务员 , 真的把自己当家长 , 还开始教训人了;
“无价值的东西”不仅没有被撕毁 , 反而被歌颂了 。

事实上直到最后我还寄希望于这种翻转:
孩子失忆了 , 饭店是妈妈姥姥专门为了唤醒记忆而设置的 。
虽然俗套了一点 , 我也不至于觉得荒谬 。
像前面《最好的房子》 , 中介也是这样无理取闹 , 但房子月租500块好歹扭转过来了 , 勉强符合逻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