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越冷门越新鲜,现实题材角色职业“上新”记( 二 )


《装台》呈现了从事舞台演出装台工作的工人群体 , 他们装台的既有本地秦腔剧团、也有各色歌舞演出 , 剧集以生活化的表现手法讲述围绕着舞台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 展现了平凡人的奋斗经历 。 小众职业还包括有利于了解八卦的《幕后之王》节目制作人、《二十不惑2》的经纪人 , 以及《海洋之城》中的导游 , 职业都赋予了人物更强的故事性 。
此外 , 职场剧中也常常利用男女两性的性别反差制造一些戏剧性效果 , 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 在人们的定向思维中 , 女性更加适合温柔细心的职业 , 男性则更适合高教育背景和更具技能型的职业 , 在性别平等的呼吁下 , 职业与刻板印象悬殊较大 , 也有利于激发观众的探究欲 。
《东八区的先生们》经超饰演的向小飞在剧中扮演奢侈品牌的“柜哥” , 比起以往总是女性来承担的角色 , 此次呈现男性销售顾问的工作日常和生活无疑增加了话题度;《理想之城》中孙俪饰演的造价师也是建筑行业中出现的唯一一位女性 , 无论是上升渠道还是交友恋爱都好似存在壁垒 , 在男性主导的职场中如何打出一条自己的赛道 , 这样的反差感足够激发观众好奇心 。
着眼日常角色 , 用烟火气治愈人心
曾几何时影视剧剧场泛精英化的崛起 , 使小人物的故事一度消失在观众视野中 , 但随着大众观剧口味和审美风格的改变 , 真实感、接地气成为当下网友的首要需求 , 在客观、平视的叙事下合理、审慎地把握职业焦虑和矛盾 , 以更写实的姿态所呈现人物和故事 , 逐渐受到观众的青睐 。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 小人物需要有小职业进行匹配 , 明确人物设定的阶层有利于跟观众拉近距离 , 让观众有代入感 。 《欢迎光临》中塑造了三位门童的形象 , 他们每次迎宾开的不止是酒店的大门 , 也是生活的大门 , 服务行业的“点头哈腰”“卑躬屈膝”早已把成年人的棱角磨得圆滑平整 , 让每一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产生共鸣 , 尽管夹缝生存仍然心向阳光 。

此外 , 当下的影视剧也在不断拓宽现实主义的叙事维度 , 把广阔的行业故事和更鲜活的职场群像呈现在观众面前 , 让观众得以看到不同视角里的“烟火气” 。 《欢迎光临》中的空姐既能怼不礼貌的乘客 , 也能认真服务得到上司好评;《对手》中的出租车司机每天迎来送往 , 见遍人间百态;《加油!妈妈》中的幼师既要把每个小朋友照顾的面面俱到 , 也要与性格迥异的各位妈妈在教育观念上不断磨合;《安家》的房产销售更是服务过低中高各个阶层 。
鲜活素材和扎实的情节支撑把职场背后的人来人往 , 与行业中每个人物的喜怒哀乐充分展现 , 塑造出一个个焕发生机的个体 , 接地气的场景也增加了观众的互动感和代入感 , 提供了更多元的信息和观点 , 为观众反观自身工作、解决职场问题提供借鉴 。
时代在朝前进步 , 观众也期望影视剧开拓更多职业 , 在这样的诉求下以往“不起眼”的工作也能够得到创造者的青睐 , 以求在人们或熟悉或陌生的领域提炼出具有共通性的社会关切 。 《我在他乡挺好的》中的女三号是一名客服 , 每天要听上百个顾客的投诉与抱怨 , 在其他人嘴里仅被成为“接电话的”;《你是我的眼》和《麓山之歌》将镜头对准农民工和工人群体 , 力图以典型人物成长与命运起伏带动剧情发展 , 写实的创作手法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
上述国产剧中主角们的职业发展变迁 , 不仅折射出时代进步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 , 职业更新迭代也在内容创作为人设的破界起到重要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