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的有72座陵墓吗?曹操当年挖了谁的墓

建安二十五(220)年正月23日,魏王曹操驾崩于洛阳,之后灵柩被运回魏国国都邺县 。2月21日,曹操被安葬在他生前亲自指定的寿陵高陵,在前一年发布的《遗令》里他对陵寝的位置进行过详细交待,即邺县城西西门豹祠西边的高岗之上 。但有人认为,曹操生前为自己建造了大量“疑冢”,而真实的陵墓密而不宣,他究竟葬在何处至今仍然是个谜,这种说法靠谱吗?
一、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是怎么来的?
曹魏的正式皇帝只有3代,前后延祚不过数十年,既未统一起国家,又很短命 。以后朝代几经更迭,作为魏国国都的邺县也兴而复衰,曹操死了360年后,北周大象二年(580)杨坚将邺县彻底摧毁,并再也没有重建,加上其地临近漳河,随着漳河不断改道,城池及主要标志物荡然无存 。
今天再到曹魏邺城旧址,唯一明显的地面遗迹是一座土台,它就是三台之一的金凤台,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淋使其高度和规制已远不如从前,当年空中楼阁的盛景已被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土丘所代替,上面也不可能再现上百间屋宇的辉煌 。曹操的高陵更是如此,随着地表建筑的彻底消失,到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确认它的具体位置 。

曹操真的有72座陵墓吗?曹操当年挖了谁的墓

文章插图
其实也不只是今天,至少在八九百年前人们似乎已经找不到曹操墓的位置了 。北宋王安石有一首诗叫《将次相州》,诗中写道:“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麟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
王安石把曹操比喻为“骐麟”,这是一个很新鲜的说法 。诗中 “八九丘”为何意,他没有交代 。南宋诗人李壁给王安石诗作过注释,他在“八九丘”一词下作注:“余使燕,过相州,道边高冢累累,云是曹操疑冢也 。”也许这是“曹操疑冢”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此时距曹操去逝已将近1000年 。
此后“曹操疑冢”的说法影响越来越广,南宋诗人范成大奉旨出使金国,路过漳河也写了一首怀古的诗,题目叫《七十二冢》,诗中写道:“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 。闻说北人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
范成大担心大家看不明白,专门给这首诗作了一个注:“七十二冢在讲武城外,曹操疑冢也 。森然弥望,北人比常增封之 。”这说明到范成大时期,关于“曹操疑冢”已经越传越广,而且基本形成共识其数量为72个 。
曹操真的有72座陵墓吗?曹操当年挖了谁的墓

文章插图
此后关于“曹操疑冢”的故事传播得更广泛,不仅民间传说、戏剧曲艺中经常提及,在文人墨客的凭吊怀古之作里,大多也都将其视为正史加以评伐或歌咏 。“曹操疑冢”也被蒲松龄写进《聊斋志异》中,该书有一篇《曹操冢》:“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 。盛夏时有人在河里洗澡,忽然像被刀斧砍了一样,尸断浮出;后来又有一个人也是这样 。大家都很惊讶 。地方官听到,派人把上游的闸关上,让河水流干,这才看见崖下有个深洞,中间有转轮,轮上排列利刃如霜 。拿掉轮子,中有块小石碑,都是汉代篆字 。仔细看,是曹孟德的墓 。后来破棺散骨,殉葬的金银财宝也都被大家拿走了 。”
这大概是关于“曹操疑冢”最离奇的故事了,说曹操把墓设计在了流水之下 。蒲松龄还以“异史氏”的名义发表了评论,他说有人写诗“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可又怎么知道曹操的尸身是不是在这七十二个墓里?曹操真是奸诈啊,然而千余年后腐朽的骨头不保,使这些诈术又有什么用呢?唉,曹操的智慧,正是曹操的愚蠢啊!蒲松龄不是历史学家,想必他也只是把这件事成民间传说来看待,《聊斋志异》记录的大都是蒲松龄从社会上搜集来的传说故事,这则故事说明关于“曹操疑冢”的说法,到明清时期已经家喻户晓,结合当时的一些戏曲以及文人笔记小说来看,关于“曹操疑冢”也有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 。
假话连说三遍都有可能变成真的,何况被无数人连着说了上千年呢?关于“曹操疑冢”的存在,似乎可以成为定论了 。
二、曹操的葬礼是公开而盛大的活动,葬礼过程文献多有记载
《三国志》记载:“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 。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 。葬毕,皆除服 。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 。有司各率乃职 。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谥曰武王 。二月丁卯,葬高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