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很有趣味的宋词,词人程必思接千载,要和司马迁探讨《史记》( 二 )


接下来词人写道:“正桃坞昼浓,云溪风软,”原来,此时正值春光烂漫的季节,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庄园的一条小溪在春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这真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
当然,词人种植的树苗长势良好,这样的春景让词人惬意十足 。就在词人感受着美好春光的时候,画风突变,词人写道:“从容延叩,太史丞公 。”读到这里才明白,词义在这个时候正式进入主题了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词人就在此时与太史公司马迁开启了对话模式 。词义是不是有些突兀呢?其实不是的,司马迁的形象是词人虚构出来的,与司马迁的邂逅,与司马迁的对话,也是词人虚构出来的 。

一首很有趣味的宋词,词人程必思接千载,要和司马迁探讨《史记》

文章插图
程必用这样的方式开启一段对话,其实也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
刘勰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专心致志的思考,思绪连接古今,心随所动,情为所感,自是动人心弦,于是,感觉上自己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风光 。刘勰的这段话正好可以用来解释程必的这次文学创作活动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给思想插上翅膀,充分地发挥想象的力量,并借助想象的力量,让自己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徜徉 。程必就是思接千载,在想象中与司马迁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穿越式的对话 。

一首很有趣味的宋词,词人程必思接千载,要和司马迁探讨《史记》

文章插图
程必在虚构的想象场景中,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程必既然研读《史记》多年,他肯定有许多疑惑不解的地方要向司马迁请教,或者与司马迁探讨 。
“底事越人,见垣一壁,比过秦关遽失瞳?”这是词人向司马迁请教的第一个问题 。这三句与《史记》中的何人何事有关呢?原来这三句涉及到的人物正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扁鹊 。
据《史记》记载,扁鹊是渤海郡郑地人,姓秦,名越人 。扁鹊年轻的时候,给别人经营着一家宾馆 。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宾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与众不同,对待他十分恭敬谨慎 。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进进出出在客馆住了十多年 。有一天,长桑君私下里邀请扁鹊到他的房间坐坐,然后才悄悄对扁鹊说,他是一位医生,有很多治病救人的良方,但是年纪老了,不能行医治病了,想把这门手艺传给扁鹊,还说希望扁鹊不要将这件事张扬出去 。

一首很有趣味的宋词,词人程必思接千载,要和司马迁探讨《史记》

文章插图
扁鹊答应了长桑君,于是长桑君从怀中拿出一包药交给扁鹊,并吩咐扁鹊,用未落地的雨水或露水喝下它,三十天后就能了解很多事情 。接着又把一本记载着秘方的医学书籍交给了扁鹊 。
扁鹊按照他说的,服了三十天药,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了 。他凭借这个本事给人看病,五脏的病变部位都一目了然,诊脉只是名义而已 。他有时在齐国行医,有时在赵国 。在赵国时被称作扁鹊 。
扁鹊行走江湖,治病救人,他的名声传遍天下 。当扁鹊来到秦国时,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担心自己的名誉受损,就派人把扁鹊刺杀了 。
对此司马迁的记载,程必提出质疑,既然扁鹊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了,为什么看不出李醯有陷害他的用心?难道扁鹊不能看透人心吗?这是程必向司马迁请教的第一个问题 。

一首很有趣味的宋词,词人程必思接千载,要和司马迁探讨《史记》

文章插图
“江神吏,灵能脱罟,不发卫平蒙?”这是词人向司马迁请教的第二个问题 。这三句与《史记》中的何人何事有关呢?原来这三句涉及到的是《史记·龟策列传》中的事情 。
据《史记》记载,长江神龟出使黄河,中途被宋国的渔人以网捕获 。神龟于是就给宋国国君宋元王托了一个梦 。在梦中,神龟向宋元王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
梦醒之后,宋元王便派遣使者从渔人手中救下了神龟 。正要放生,宋国一个叫卫平的人却说,这神龟难得一见的,而且预言很准确,能“十言十灵,十战十胜”,所以不可轻易放生 。在卫平的一番说辞下,神龟难逃厄运,龟甲也被做成了占卜的用具 。
所以在程必看来,神龟虽有大到能托梦给宋元王的本领,自己却不能逃出渔网;神龟能够每言必灵,却不能通使于黄河;神龟让别人战必胜攻必取,自己却难逃厄运,无法阻止卫平向宋元王说出不利于己的那番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