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的感悟和收获?我的大学的感悟50

我的大学的感悟
毕业了才知道,上大学,最重要的不是专业,不是学校,也不是导师 。
而是——你所在的这座城市 。
我所在的学校位于省城,但有些专业(如俄语)是先在另一个三线城市待两年,再回校本部 。
知道以后,我第一反应是:这些同学好亏啊,校本部的图书馆,这么多的书,他们就看不到了 。
后来发现,我这庆幸真的没错 。

我的大学的感悟和收获?我的大学的感悟50

文章插图
上大一,各种社团招新,我加入了文学社、戏剧社、读书协会,他们一概加入不了;上公共课,选各种名气不等、各个领域、各种造诣的老师,他们选不到 。偶尔有名人来学校讲学,他们见不到 。就连休息日出去逛街,熟悉熟悉这座城市,他们也没机会 。当时的网吧,宽带用得都少 。他们用宽带看视频、电视剧,也要比我们困难很多 。
后来毕业找工作了,发现这差距更大 。比方说去某处找个工作,我们对这座城市也熟悉得多 。去挂着“省”字头的单位面试,相对轻车熟路,心理上的怯意没那么大,发挥往往会更好;有不少师兄师姐都在这座城市安家落户,找他们帮忙、实习的机会也大得多 。你在这座城市待了四年,受这座城市气质的影响与同化,对你融入这里的好处,更是实实在在 。
工作几年,我留在了省会,发现我和身边的人普遍都有一个特点:对“北京回来的”“上海混的”抱有仰视心理,而对三线城市、县城的能力和资源,有俯视心态 。
【我的大学的感悟和收获?我的大学的感悟50】想明白了这个道理: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 。这意味着,越靠近政治中心,越能得到公平和机会 。
为什么全国人民都奔北京,此其谓也 。可笑我们当初高考报志愿的时候,还在认真地区分“第一类本科”和“第二类本科” 。实际上,论这四年间的世面、开的眼界、增加的生存能力,北京二流学校的自考生,也要超过二线城市的第一类本科!
不仅学生存在这个问题,大学教师也存在 。
前些年看过报纸报道 。为什么兰州大学这么有名气的大学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孔雀东南飞” 。一半北上去北京,一半南下去广东、深圳等地 。南下的一般经济待遇比较好,北上的是为了在学术圈有所为 。北京学者多、期刊多、研究中心多 。哪怕发篇论文,引起的反响也完全不一样 。他们有句话说:“在地方打十枪,不如在京城发一弹” 。武汉大学、山西大学、南昌大学等很多当地的头牌大学,都存在这个人才流失问题 。
这些年来,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考大学来问我意见,我的第一句话都是:报哪所大学,首先看你毕业后有多大的机会留在那儿 。
  • 我的大学的感悟是什么(讲述)
  • 大学生生活感悟,真实体会
  • 我的大学的感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