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离婚|人在职场,轻重不分,是一场灾难】
文章图片
职场上 , 有人总是兢兢业业 , 却依然如履薄冰;有人总是无所顾忌 , 却混得风生水起 。
之所以付出和收获并不能成“正比” , 多半是未能分清楚孰轻孰重 , 导致本末倒置 , 屡屡“事与愿违” 。
01
图虚名 , 牵强附会只会让自己无处遁形 。
职场中 , 盛行“不看僧面看佛面”的“潜规则” , 但凡有能找出一个“大人物”作为自己的靠山 , 原本籍籍无名的人 , 也会被人高看一等 , 不敢怠慢 。
这样的做法 , 从古至今 , 从未“断更”:比如 , 唐朝的李氏皇帝以老子李耳为先祖;宋代赵氏皇帝找不到一位有大名大德的赵姓祖先 , 于是就虚构了一个神仙赵玄朗为先祖 。
皇帝尚且如此 , 一般的布衣草民就不用说了 。
在《玉堂丛语》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林逋是宋代大隐士 , 品行高洁 , 名声极大 , 但一生未婚 , 被赞为“梅妻鹤子” , 去世后 , 被赐予谥号“和靖先生” 。 然而 , 若干年后 , 竟然有人自称是他的十代孙 , 以此去攀附朝廷官员 , 以求博取名利 。
这样的行径 , 看起来着实可笑 , 但即便到了当下 , 这种“沽名钓誉”或者“狐假虎威”的行为依旧在职场盛行 。
比如 , 有人为了攀附一把手 , 甘愿鞍前马后 , 极尽巴结讨好 , 以“小弟”自居 。
他们喜欢有事没事要整出一点事情来 , 有话没话都要制造出一些“话题”来 , 通过不断地陪吃饭、陪散步、陪聊天、陪旅行 , 终于可以和领导“称兄道弟”了 , 由此也就开始平步青云 。
只是 , 并非所有的领导都“吃这一套” , 一旦领导无情地揭穿这些“鬼把戏” , 那些想要阿谀奉承的人 , 想攀附关系的人 , 也就无处遁形了 。
真正厉害的人 , 懂得“名”的背后 , 是实实在在的业绩 , 只有自己的能力出类拔萃 , 业绩一骑绝尘 , 那些“虚名”才会被坐实 , 才会水到渠成 。
02
贪小利 , 不择手段只会让自己无路可退 。
有人说 , 人在职场 , 拿多少钱办多少事 , 干活的时候 , 要懂得“偷工减料” , 而在论功行赏时 , 就要懂得为自己揽功推过 , 一分一毫都要夺过来 。
如果实在“钻不到”空子 , 就想尽办法占便宜 。 比如 , 有很多职场打工人 , 打着“加班”的名义 , 跑到公司蹭水蹭电蹭空调 , 还习惯将一次性杯子、纸巾等“顺”回家 。
那种贪图小利的人 , 丝毫不在乎规章制度 , 更不在乎他人的鄙视和嫌恶 。
因贪图小利而屡试不爽 , 便渐渐狂妄起来 , 企图“一手遮天” , 如同蚂蚁搬家 , 想要尽可能多地损公肥私 。
但这种做法 , 结局往往是“因小失大” 。
小时候 , 我们学过“凿壁偷光”的成语 , 故事的主人公西汉人匡衡 , 因发奋苦读成为许多人们心目中的励志榜样 , 被世代传扬 。
的确 , 匡衡以将讲解《诗经》出了名 , 为汉元帝刘奭所器重 , 一路升迁 , 被提拔为丞相 , 封为乐安侯 , 食邑六百户 。
但匡衡为官处事却不讲原则 , 毫无公义 。
他所享有的食邑因勘界有误 , 朝廷多圈入400顷土地给他 。 十年之后 , 这一错误被发现 , 但知晓实情的匡衡非但不纠错 , 反而刻意
更可恶的是 , 匡衡已经侵占了国家十年的便宜 , 居然还意犹未尽 , 指示下属窃取公物 。
最终他受到惩罚 , 被褫夺爵位 , 贬为庶人 , 老死家乡 。
真正厉害的人 , 心中自有尺度 , 自有戒律 。 他们深知 , 贪图小利 , 其实就是德不配位 , 是自掘坟墓 。
所以 , 面对小恩小惠 , 他们丝毫不为所动 , 他们看中的是平台给予的机会 , 并以此为跳板 , 实现人生的大踏步前进 。
03
重美誉 , 殚精竭虑只会让自己得不偿失 。
职场上 , 还有一种人是让人很钦佩 , 却又无限惋惜的 。
他们的身上 , 集中展现的是一种对工作忘我付出的精神和对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 , 却因为殚精竭虑而早早地损害了健康 , 以至于英年早逝 , 留下妻儿父母无限悲伤 。
在我们身边 , 那些出身贫苦人家 , 靠着读书 , 看着自己单打独斗出来的人 , 总会别人更能吃苦 , 更愿意做些“无偿奉献” , 即便是在凭借绩效考核发工资的公司 。
推荐阅读
- 办公室|职场中,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向领导示好?
- 中年男人的心里话:妻子如果不好好照顾公婆,婚姻就没有意义
- 芒种:高考季丰收在望,3个文化故事让孩子的未来锋芒毕露
- 塑造互联网品牌效应必备9大网络口碑推广平台
- 苗人凤|同样是扮演苗人凤,把林申和慕思成放在一起,差别就出来了
- 北京市|“人大女神”婚礼:穿鱼尾裙妖娆美艳,嫁北京土豪画面甜蜜
- 手机QQ|有鱼没口是现状别纠结!多在这三方面下功夫,很容易比别人钓得多
- 离婚证|男子痴迷野钓导致离婚,晒离婚证还傻笑:这回拿媳妇打窝了
- 玛雅文明五大未解之谜 玛雅人之谜
- 早在明朝时期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和朱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