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高考满分作文?弘扬传统文化高考满分作文( 二 )


【简评:简要分析材料,得出文章观点,和文章标题相照应】
我对以色列的希伯来语不甚了了,但对于自己的汉语言,她的美好,她的仪态万方,可谓是耳濡目染 。
【简评:过渡一段,引出下文】
语言之美,文以化之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是中华儿女的无尽财富;堆叠整齐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彰显中华儿女的品质;对仗工整的诗词歌赋,又是千年文化的结晶 。以酒为例,喜则“白日放歌须纵酒”,悲则“潦倒新停浊酒杯”;欲豪迈“会须一饮三百杯”,欲婉约“三杯两盏淡酒” 。以山水为例,登上黄鹤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漫步西湖畔,“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何其美也!
【简评:以汉语为例,结合具体诗句,解释汉语言之美】
科技发展神速,电子设备基本普及 。可这始终是把双刃剑 。方便快捷的动画表情逐步取代了语言表达,手指在屏幕之上灵动轻松码下“鸿篇”,提起笔来却被一个简单的汉字憋红了脸 。这未免是语言的失落 。令人欣喜的是《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新生,寓教于乐,弘扬传统文化,重现语言文字的魅力!
【简评:联系现实,有反面阐述,也有正面列举】
龙应台有言:“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 。”语言文字正是那细丝的载体,倘若语言文字隐没于历史长河,细线也同样不堪一击!
【简评:继续阐述语言的“载体”作用 。引用龙应台语,可见是有积累的】
语言凝聚文化,而文化强则国强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世事沧桑,但我中华文化之圣火千古未绝,与之相辉映的是,汉语言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君不见,新词不断诞生,热词一直流行,你丝毫看不出她的迟暮与僵化 。而我中华国运,也可谓日益昌隆,在重要的转型期,我们不管跑得多快,都被丢了语言和文化的魂 。
【简评:段首句即本段观点,点出语言、文化、国运三者的关系,回应本文观点和标题 。诚然,每个点都很大,三言两句难以切中肯綮,但做到了文题对应,也值得肯定】
语言与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虽不可果腹,却是甘甜的生命源泉 。语言的力量不同于冷兵器的锋芒毕露,血腥无情,它是有温度有情感的 。疫情期间那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温暖多少华人的心,那绝不是一沓钞票,一堆物质可以比拟的 。
【简评:继续分析,联系有关疫情的新闻,显出用例的鲜活,赞一个】
堂堂一国,若失却了语言的活力,消去了文化的热度,纵使科技精尖,经济领先,其土地之上就算能开出绚丽的花,也是没有根系、缺乏深层滋养的浮浅之花!
【简评:再从反面做论证,再指出语言和文化的意义】
语言文字编织成为文化的巨网,文化复兴为国家腾飞插上强劲的翅膀,而国家富强又为二者提供成长的温床,此所谓:语言凝聚文化,文化承续国家 。
【简评:总结全文,再次点题,首尾呼应】
:冯俊皓 指导老师:赵静
【题目来源: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作文题】
【简评:湘语文】
【文化传承高考满分作文?弘扬传统文化高考满分作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