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宗教占领案和无法分辨恶魔的结尾,这便是《哭声》的可怕之处

肉眼所见并非事实全部!当你深信不疑的时候,你将永远找不到真相 。
这是我看《哭声》感受最大的一点 。
灾难的开始总是缘起于传闻,但是这些消息,就像将一颗石头丢进湖里,人们只看得见水面不断的涟漪,却不见沉入水底的石头 。
虽然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是《哭声》却让你在看完整部片后,着实让人不知道该相信些什么 。

一场宗教占领案和无法分辨恶魔的结尾,这便是《哭声》的可怕之处

文章插图
《哭声》集犯罪、惊悚、悬疑、推理、宗教、黑色喜剧类型于一身,在2个半小时的片长里置入活尸、中邪、驱魔等情节,尽管元素多重却混而不乱,导演罗泓轸将迂回的情节层层堆砌,以混血类型片来玩转人心,让你前一秒的自以为,在下一秒痛赏你一巴掌将你推翻 。
一场宗教占领案和无法分辨恶魔的结尾,这便是《哭声》的可怕之处

文章插图
“谷城”,韩语音同“哭声”,罗泓轸的背景就在这里,连片名也取了谷城的音,就叫《哭声》 。
《哭声》的剧情曲折离奇,它的探究也是络绎不绝 。
开始讨论前,必须先声明,我不认同“开放式结局”或某些导演最爱说的“欢迎观众们自行诠释” 。
大家当然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最终不可能没有一个道理或倾向 。
一场宗教占领案和无法分辨恶魔的结尾,这便是《哭声》的可怕之处

文章插图
其实导演已很清楚地告诉你结局,只是巧妙地没把话说死,于是你拥有百种的解读方式 。于是影片透过镜头、美术、道具、服装暗藏玄机,也造成不少观众想冲2刷、3刷的原因,《哭声》的话中有话,确实并非那么单纯的故弄玄虚 。
一场宗教占领案和无法分辨恶魔的结尾,这便是《哭声》的可怕之处

文章插图
《哭声》放进了“恶魔”这个未知存在,用来对比人类的“多情” 。
但《哭声》不是单纯的恐怖片,它不是一部记录正义大胜恶魔的电影,它既不交代萨满与恶鬼的来由,它也无意透过镜头暗示每个角色的背后动机,想看到只要镜头拍到恶魔,他就会在无人角落露出邪恶冷笑的观众要失望了 。
《哭声》就像是张没有地标的地图,你觉得传统定义上的好人,似乎怀有隐情,你觉得罪该万死的真凶,却又似乎无辜被诬 。它告诉你有那么多条路可走,你却猜不到谁站在正道谁在险道 。
一场宗教占领案和无法分辨恶魔的结尾,这便是《哭声》的可怕之处

文章插图
这着实是一部难以定义类型的作品 。它让观众不断陷入自我怀疑,只因每分每秒都在推翻真相,脑中思绪不断与导演罗泓轸“过招” 。
“A说B说谎,B说C说谎,C说A、B都说谎,到底谁在说谎?”整部电影有如这个莫比乌斯环 。
当双方都在指控对方说谎时,即便是以上帝角度从头到尾观看电影的观众,皆有可能推敲错误 。
就像开篇一幕日本人在钓鱼,其实这是呼应后面“恶魔放饵”的论点 。
眼见并不一定为凭,《哭声》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像不断旋转真相的硬币,即便你认真看却有如走马灯般,唯有最后硬币倒下那刻,观众才知道朝上的是数字还是花面 。
一场宗教占领案和无法分辨恶魔的结尾,这便是《哭声》的可怕之处

文章插图
“你没亲眼看过,怎能如此相信?”
脏乱、雨天、泥泞、雾气,小村庄中的死亡事件,不断加重本片的阴暗抑郁感 。
而罗泓轸也以广阔浩大的深山美景作为转场,而那也是观众唯一可以深呼吸,让脑袋放松的时间,让人间歇欣赏韩国全罗南道山的美丽风光 。
一场宗教占领案和无法分辨恶魔的结尾,这便是《哭声》的可怕之处

文章插图
所以我说《哭声》最大的优点,便是几乎不利用现有特效,光以演员演技及画面手法便能勾勒出人们心中的不安和恐惧感,例如许多阴暗色调,纵使在白天也多为阴天,如为艳阳天则多为钟九父女回忆的桥段 。
倾斜的画面也代表着人心的不安及阴暗 。
拍摄环境的混乱、出现的生物多为黑色皆让人感到心情沉闷的感觉 。因为有了这些拍摄手法及场景的布置,使得这部神魔片不刻意利用特效,便能让观众感受到最真实的超自然现象,更贴近生活 。
一场宗教占领案和无法分辨恶魔的结尾,这便是《哭声》的可怕之处

文章插图
加入鬼怪元素,则是《哭声》整部戏里最有张力的一幕 。
安排一段萨满巫师、日本人双方隔空斗法,透过画面的对比,祭坛场景一明一暗,祭品一边用乌骨鸡一边用白鸡,营造出一种正邪对立的感觉,并且快速切换两边斗法的画面,再搭配震耳的法器声跟诵经声,挑动观众视觉、听觉神经,很难不全神贯注去欣赏这一场隔空斗法的好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