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清王朝统治缺口的是

历朝历代困扰中原王朝的难题清朝是如何解决的?是什么难题?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
在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时不时的侵扰始终是困扰着统一中原王朝的一个大问题 。哪怕强如汉唐,也面临着来自北方草原的匈奴与突厥的侵袭 。游牧民族有着与中原截然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因此哪怕中原王朝通过战争暂时击败了它们,也很难彻底降服和对它们进行有效管理 。
一旦中原王朝的力量不足以对其进行有效压制,这些北方游牧部族便会再度威胁中原 。对于中原大统一的王朝而言,这个问题周而复始,一直难以解决 。
正如汉有匈奴,唐有突厥一样,在明清时期,北方草原上居住的是曾经征战到欧洲多瑙河流域的蒙古族 。明帝国取代元朝后,尽管明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对退往北方草原的元朝残余势力进行了多次打击,但有明一代,蒙古与明的战争一直没有结束 。
然而在清朝,就是这样一个让历代中原王朝都很头疼的问题却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清朝不仅对蒙古地区实现了强有力的管理,还彻底的将其纳入到了国家管理体制当中,使其成为了帝国的一部分 。

打开清王朝统治缺口的是

文章插图
上图_ 努尔哈赤雕像
那么,清朝是通过哪些方式,彻底解决了这样一个困扰历代中原王朝的大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打开清王朝统治缺口的是】一、 军事征服
明朝末年,蒙古各部分裂为漠南、漠北、漠西三个大部,其中每个大部又有若干部落,皆各自为政 。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与明朝开战后,蒙古各部便成了双方都想拉拢的对象 。当时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势力最强,与明联合抗金 。但是林丹汗与其它部族存在着矛盾,努尔哈赤便借机分化蒙古各部,拉拢到了科尔沁和内喀尔喀部 。
等到皇太极时,越来越多的蒙古部落开始臣服于后金 。此时林丹汗所在的察哈尔部与后金之间的交战也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快对蒙古各部的征服,皇太极三次率领后金军及归顺的蒙古各部军远征察哈尔部的林丹汗,给察哈尔部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林丹汗因此败逃至青海并死在了那里,其子投降皇太极 。
上图_ 清朝初期蒙古各部 (察哈尔部、漠西准噶尔部)
打开清王朝统治缺口的是

文章插图
上图_ 清朝平定漠西准噶尔部
察哈尔部的灭亡使蒙古各部震动,纷纷投降清朝 。到了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时,蒙古各部领主更是尊皇太极为蒙古大汗 。由此,清朝皇帝在法统上也成为了蒙古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
自此以后,只要蒙古各部出现不利于统一的叛乱,清廷都会坚决的进行打击,如康雍乾三朝对漠西准噶尔部的战争 。
二、 盟旗制
清朝皇帝虽然是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但满人毕竟发祥于东北,对于游牧民族为何强大还是深有体会的,即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游牧民族的威胁来自于其快速的移动性,一旦各部蒙古突然联合起来发兵南下,对于清朝而言,想快速的做出反应和组织防御是有一定难度的 。于是,为了扼杀这种潜在的威胁,盟旗制应运而生 。
清朝将原本的各部蒙古总共划分出了两百多个旗 。旗是集领主领土和军事、行政为一体的基层单位,分为内属蒙古61旗,外藩蒙古201旗,前者由朝廷派满族官员进行管理,后者则由朝廷任命蒙古各旗领主为札萨克(蒙语执政官之意) 。
上图_ 清朝阿拉善霍硕特旗札萨克印
打开清王朝统治缺口的是

文章插图
上图_ 清朝阿拉善霍硕特旗札萨克印
若干旗为一盟,盟长由朝廷确定,但是权力极其有限,更多的只是进行监督各旗和召集会议处理公共事务而已 。盟旗制为各旗领主划定了牧场边界,严格禁止牧民跨越牧场放牧 。
盟旗制下的蒙古各部被分成了碎片化的各旗,每旗大的不过万人,小的只有数千人,同时又因严格划分出了各旗的牧场,使得各旗被固定在了各自小块的牧场上,蒙古各部难以形成合力,自然也就对清朝构成不了什么威胁了 。
三、 满蒙联姻
尽管汉唐两朝也曾使用过与游牧部族联姻的方式来确保和平与稳定,但是满蒙之间的联姻在人数规模和延续时间上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罕见的 。早在入关之前,努尔哈赤为拉拢蒙古各部,除军事威慑外,联姻便已开始 。《清太祖实录》中就有“上(努尔哈赤)闻蒙古国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女甚贤,遣使往聘”的记载 。皇太极时联姻规模更是扩大,在他的九位后妃中有六位来自蒙古,并且他还将十二位皇女悉数嫁到了蒙古各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