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听到“娃娃鱼” ,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种叫声像娃娃哭声的鱼 , 有些了解的多一点的人还会跟你说 , 连上古奇书《山海经》里都有关于娃娃鱼的记载 , 里面明明白白地说它的叫声确实像婴儿:“其状如?鱼 , 四足 , 其音如婴儿” ,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娃娃鱼是什么鱼在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之前 ,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娃娃鱼 。 娃娃鱼 , 其实并不属于鱼类 , 它的学名叫作中国大鲵 , 属两栖纲 , 有尾目 , 隐鳃鲵科 , 大鲵属 , 是大鲵的一种 , 大鲵源自一种古老的蝾螈 , 由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的鱼类演变而来 , 也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最为珍贵的两栖动物 。
世界上最早的中国大鲵化石在内蒙古出土 , 年代为距今约1.6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 , 要知道侏罗纪时代的地球霸主可是恐龙 , 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大鲵的生命力有多顽强 , 经历了数次的物种大灭绝却依然活到今天 , 简直就是生物界的“活化石” 。
【山海经|娃娃鱼:《山海经》现存物种之一,绝大多数人都被它的名字骗了】所以中国大鲵在《山海经》中被当成神兽记载 , 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了 。
除了《山海经》中对大鲵有记载以外 , 大鲵也多次出现在神话传说以及文人的诗词中 , 在浙江温州流传的关于“鲵鱼岩”的传说中 , 鲵鱼不仅有神力 , 更是正义的化身;在湖北省十堰市的青岩山地区 , 大鲵则被认为是上天赐予这块宝地的礼物 , 生活在这里的大鲵 , 相传是送子娘娘给5条有功的神龙送来的龙宫卫士 , 所以 , 当地百姓只要见到水中嬉戏的大鲵 , 就知道顺着这潭水可以找到龙宫宝殿 , “大鲵戏水”也成了当地一景 。
在古诗词中 , 有一种叫作“鱼龙”的动物曾在诗人们笔下反复出现 , 如“鱼龙潜跃水成文”、“风卷鱼龙暗楚关”、“万里鱼龙伏” , 这里的“鱼龙”经过考证 , 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就是大鲵 。
在两栖类动物中 , 大鲵可以称得上是十足的“大个子” , 中国大鲵的体长一般在1米左右 , 体重为20-25千克 , 有些大的大鲵体长可以长到1.8米及以上 , 体重也能达到50千克左右 。
它们的背部及足的体色一般呈棕色、黑棕色等 , 随着栖居环境的不同 , 体色也会略有差异 , 大鲵的背部还有一些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 , 腹部颜色呈浅白色或灰白色 。
大鲵长着宽而扁圆的大脑袋 , 脸上嵌着一对让人难以察觉的小眼睛 , 和它的大嘴巴可以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它的皮肤光滑滑的 , 用双手很难捕捉到它 , 即使抓到 , 也很容易被它挣脱 。
大鲵不像同为两栖类生物的青蛙 , 可以生活在各种地方 , 无论是乡间的稻田河滨 , 还是城市里的水景绿地 , 都能听到它们“呱呱”的歌唱 , 大鲵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很高 , 在自然界中 , 凡是有野生大鲵出没的栖息地 , 都是山林茂密、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海拔高度为100-2800米(以300-800米居多)、水源充足、空气清新而湿润的“天然氧吧” 。
大鲵需要靠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 , 所以水是大鲵的“生命之源” , 而茂密的丛林既可以为大鲵遮挡阳光 , 又营造了湿度较大的空气环境;虽然成年大鲵可以爬上陆地 , 但是也只敢在紧挨溪水的陆地活动 , 而且水温一般在16度到28度最适宜 , 常言道:“山高水冷” , 用来形容大鲵的生活环境真是再合适不过 。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大鲵的食性 , 大鲵是一种比较凶猛的肉食性生物 , 主要以鱼、蛙、蟹、虾等生物为食 , 有时候在水边喝水的小型兽类也会成为它们的“盘中餐” 。 大鲵有一嘴又尖又密的牙齿 , 咬肌十分发达 , 捕食能力很强 , 一旦猎物被它咬住基本上都只有一个下场 , 很难逃脱 。
大鲵真的会“哭”吗介绍完了大鲵之后 , 我们再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 大鲵真的是如《山海经》中说的一样 , 会发出婴儿般的哭声吗?
推荐阅读
- 解缙|一抓五优势,二会三技巧,夜钓不愁大鱼不上钩
- 柳州|这9种常见的钓钩各有什么特点?适钓哪些鱼种?你用对了吗?
- 甲鱼为什么要放血?
- 新型冠状肺炎|男子钓鱼,因疫情被困山里13天,网友:这辈子再也不想钓鱼了吧
- |退水时不好钓鱼?这些实用建议你肯定用得上
- |价值千元的大鱼被丢河边,疑似钓鱼人造的孽,钓鱼人:啥有大鱼?
- 鱼香炒肝儿
- |钓鱼是一种情怀,高处自有风景在,人生本是多尘埃!
- 世界上头最大的“史前巨鸟”,喜吃肺鱼,拥有霸王龙一样的后缀!
- 小美人鱼|哈雷·贝利被骂惨后,一白人女星,支持《小美人鱼》主角是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