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史(中国操作系统发展历史 )


中国的发展史(中国操作系统发展历史 )

文章插图
中国发展史(中国操作系统发展史)
作者|藏狐
本文经许可转载自脑极体(ID: Unity 007)
在这一波技术浪潮中,无论是底层的开发生态,还是计算能力的硬件基础,还是各种商业落地场景,中国企业都拥有毋庸置疑的话语输出能力 。中国ICT行业的另一个众所周知的长期痛点——国产操作系统,也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经历了全球阅兵 。
因此,再次踏上自主研发操作系统的道路,乃至成为世界一流,成为中国科技企业需要孜孜追求的重大课题 。今天的中国操作系统阵营是什么样子的?它如何搅动全球ICT行业?这是我们希望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探讨的 。
国产操作系统的演变
在今年的WAIC现场,我们发现国产操作系统似乎在空房间里“站在了一起” 。从人数最多的第一个入口开始,观众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斑马网络和华为的展台 。不用说,当华为推出其“安卓备胎”鸿蒙系统OS的时候,我们看了很多《国产操作系统信息资源过去史》等名篇,无数国人开始关心产业链上游的操作系统到底经历了什么 。
【中国的发展史(中国操作系统发展历史 )】
斑马网络虽然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但是最近的一则新闻也让业界看到了这种不同于国产操作系统的力量 。就在2019年WAIC开幕前,SAIC和阿里巴巴达成了一项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 。为此,双方对斑马网络和YUNOS进行战略重组,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和业务注入斑马,为斑马未来发展创造更大的空空间,目标是成为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的领导者 。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无法否认这个现实:信息智能终端是人体的一部分 。掌握人机每一次交互的操作系统,自然成为工业权威的重要标志 。
遗憾的是,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的本地化一直异常艰难 。
简单梳理一下,会发现国产操作系统经历了两个苦涩的成长期:
从头开始
从上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进入中国市场,桌面互联网蓬勃发展,之后Windows称霸全球PC市场,中国IT行业自然也要紧随其后,步微软操作系统的后尘 。无论是从业者的技术能力和认知时差,还是整体的开发和测试环境,都不足以支撑中国IT产业在自主研发上走向繁荣 。
直到2001年,国家力量联合产业界和学术界(中国国防大学、中软、联想、浪潮、国星)推出最早的商用闭源操作系统——Kylin OS,被视为国产操作系统的第一枪 。
在随后的几年里,很多国产操作系统方案相继出现,如威客林Linux、起点操作系统、宁思时安全操作系统、龚闯Linux、思普、中科方得桌面、普华Linux、中兴新支点等等 。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新系统层出不穷,但一方面都是基于开源系统Linux的变种进行改进和加强;同时,Windows的人才和产业虹吸效应太强,导致国产系统无法获得充足的产业链资源 。
雄心壮志难酬 。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兴起,似乎已经到了PC系统失灵的关键历史时刻 。然而,直到去年,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操作系统仍牢牢掌握在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手中 。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国产操作系统并不是集体弱势 。事实上,在此期间,不仅华为海思、中兴国际等半导体厂商纷纷发力,还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麒麟处理器;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以及BAT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入第三方ROM,试图在操作系统中分一杯羹 。需要基于安卓手机架构和界面开发的国产手机厂商,只能在安卓系统上做小的创新,比如小米的MIUI 。
在马太效应下,国产操作系统不具备软件开发者的生态号召力,更缺乏手机硬件厂商的支持 。自然也没有赢得多少话语权,自主研发也随着商业价值的渺茫而逐渐止步 。
回顾中国操作系统的过去,可以发现两个既喜又悲的趋势:一是产业基础越来越深,技术R&D人才、商业力量、软硬件设施都在逐渐壮大;第二,它正在接连输给生态 。无论是计算机系统、商业操作系统,还是智能手机系统,都曾有过不少亮点,但都被巨人不断繁荣优化的生态系统悄然吞噬 。
再次出发:驶向AI基金会上的“无人区” 。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可以说国产操作系统已经形成了动不动就卡住的不利局面 。然而,显然,在经历了30年在基础系统设计上的被压制之后,中国的科技公司在面对这股AI热潮时,更加警觉和充满活力 。
首先,与移动互联网不同,AI对云计算的信息资源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INTEL紧耦合的垄断优势正在消失,而具有后发优势的中国云服务商反而有机会通过云操作系统重新划分市场格局 。比如华为云开始探索云计算的虚拟化基础系统FusionCompute 。反观国外,微软去年刚刚将Windows并入云计算部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