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有龙的记载吗?山海经关于龙的神话传说

1.有关于龙的诗句有什么
有关龙的诗歌:
斯须九重真龙出,
一洗万古凡马空 。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当年双桧是双童,
相对无言老更荒 。
庭雪到腰埋不死,
如今化作雨苍龙 。
(苏轼《塔前古桧》) 。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 。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绂而奔驰 。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
(大意为:
为我驾起那娇健的飞龙,
乘上玉与象牙装饰的车辆 。
心志不一岂能共处,
我将自己离去,适彼远方!
我的车队有千辆,排列整齐,
队伍威武,隆隆驱驰 。
每辆车有八条蜿蜒的神龙牵曳,
车上飘动着五彩的云旗 。)
在诗人的另一组诗《九歌》中,屈原将民间祀神的巫歌进行了艺术的加工,注入了自己的挚热的情感,使诗句充满了奇幻瑰丽的浪漫色彩和摄人魅力 。诗中描写的仙人大都有驾龙的神车,因而诗中有不少涉及龙的诗句 。
汉以后,赋体流行 。由于得到汉代帝主特别是汉武帝的倡导,赋体发展很快,但同时内容与风格上却变得绮丽空虚、百般铺陈,成了歌功颂德的文体 。汉及汉之后瑞符之说大行,而瑞符又以龙为最,于是龙成了赋歌咏的主要题材 。唐宋时期的赋中也不时出现所谓的“龙赋”,但大都空洞无物,有的纯粹是一种阿谀 。艺术上也无大可取之处 。只有个别大家手笔的龙赋别有一番气象,如白居易的《黑龙饮渭水赋》,尽管完全是诗人的想象,但给人栩栩如生、神态毕现之感,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宋王安石作《龙赋》,以龙喻人,别开生面 。
在古代七言与五言诗歌中,直接咏龙的不多见 。《全唐诗》仅录唐初李硚一首:“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超 。”北宋韩崎也有咏龙诗一首:“育德知何宅,逢辰或见灵 。
配乾虽有象,作解本无形 。浃物周寰宇,遗功在沓冥 。丹青如可状,试下叶公庭 。”这类龙诗在内容与艺术上都没有多少可取之外 。倒是一些描写与“龙”有关的自然现象和民俗活动的诗,由于作者有细致的观察,显得生动、真实、细腻,有较高的艺术性 。如宋欧阳修的《百子坑赛龙诗》,主要写民间祈雨,诗人先写降雨情形,然后写祈雨得验、农民万分欢欣的场面:“明朝老农拜潭侧,鼓声坎坎鸣山隅,野巫醉饱庙门合,狼籍乌鸟争残余 。”场景活灵活现 。再如陆游的《龙挂》诗:“成都六月天大风,发屋动地气势雄 。黑云崔鬼行风中,凛如鬼神塞虚空 。霹雳迸火射地红,上帝有命起伏龙 。龙尾不卷或天东,壮哉雨点车轴同,山摧江溢路不通,连根拔出千尺松 。”龙卷风那种令人惊悸的气势和破坏力跃然纸上 。
2.有关于龙的诗句(紧要)
黑潭龙 【唐】白居易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
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 。
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 。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龙移 【唐】韩愈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
龙 【唐】李峤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
骊龙 【唐】唐无名氏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 。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 。
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 。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 。
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 。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
龙潭 【唐】应物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荒 。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 。苏轼《塔前古桧》 。
3.山海经有关龙的神话传说
参、圣经和山海经中对「乐园」与「龙」「皇权帝德」的象徵之比较 —、龙的象徵比较 1.三分世界的动物象徵糸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