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传位给老四而不是老八?康熙为什么没有传位八爷

对康熙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
康熙皇帝,为清代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个皇帝,也是一位具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而由于近年来史学界对于康熙的研究不断深入,亦有新的研究成果,作者不仅依据史实如实书写,同时参考新的研究成果,从康熙个人思路及作为出发,叙述康熙皇帝所下决策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影响,及可供后人借鉴的原则经验,期能正确评价康熙一生之历史功过 。康熙是个好皇帝,尽管他不是汉族的,但只要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什么族来统治还不都一样,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人两种不同的评价观点 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称颂——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另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重新评价——延误了历史的进程 。康熙帝功绩之一是开疆拓土,扩张中华 。康熙朝初年天下尚未平定,康熙帝一举荡平,在三藩之乱之后,康熙帝大举扩张,攻灭噶尔丹,收复台湾,夺取大量领土,北抗沙俄,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划定中国边界疆域在外兴安岭、库页岛之地,其功不可谓不大 。其二,抚育蒙古,摆设长城,解除北患百余年 。其三,进行文化工程,如《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等,虽然文字狱有争议,但康熙朝六十余年,仅出现文字狱二到三起,其中一起产生自康熙亲政之前,不可谓不开明 。其四,治理黄河,兴修水利,让常年困扰中国的黄河在他统治的六十年里安静平常,再无大患 。

康熙为什么传位给老四而不是老八?康熙为什么没有传位八爷

文章插图
其五,潜心推动满洲汉化,缓解满汉矛盾,尊孔敬孔 。请问,这五点能做到的,千古有几人?众所周知,康熙把皇位传给了胤禛,公元1722年,69岁的康熙皇帝去世 。康熙去世之前立下了遗诏,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 。关于雍正皇位来路不正的段子很多,很多人感觉皇位应该传给皇八子胤禩 。老八以贤明著称,甚至被人称为八贤王 。那么,康熙晚年时,为何没有选择老八,而是选择了雍正呢?先来说一下胤禛,雍正帝看中佛老,是他认识到儒、佛、道三教学说中的一致性:“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 。即都是教育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安分守常 。他是把儒、释、道三方面统一用为统治臣民思想的工具,以强化他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统治,同时,因为用沙门做谋主,也必须提高兰若的地位 。但他不是佞佛,他要左右僧侣,而不允许佛教驾驭他 。雍正帝身为天子,是俗民的最高统治者,又以宣讲佛教宗旨的权威解释人自居,大量干预佛家内部事务,有类于精神教主 。他身兼俗王与法王的双重地位,使他的统治成为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而变得更加神圣 。而老八,也就是八贤王 。之所以没有传位给他,其一是八爷党的实力强大,康熙最讨厌结党 从官员的角度来说,老八待人和善、而且精通诗书,因此其被称为八贤王 。但是实际上老八野心勃勃,为了夺得皇位继承人的位子,老八逐步组建了庞大的政治党派,而且是朝中最大的政治党派 。
康熙为什么传位给老四而不是老八?康熙为什么没有传位八爷

文章插图
在皇太子胤礽还在位时,老八集团就经常出狠招,搞得胤礽疲于应付 。这一切都被康熙看在眼里,康熙皇帝最厌恶的就是结党 。这位老皇帝从年轻时便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老八的心思他在明白不过了 。太子胤礽被废以后,朝中的一大半官员都举荐老八为太子人选 。这从表面上看,是老八众望所归 。但是从康熙的角度来说,八爷党的势力太大,已经威胁了康熙的地位 。历代的皇帝都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后,接班人再触碰权力 。老八的一系列举动,属于皇帝的大忌 。第二则就是其母亲的因素 。在中国历史上,母亲的因素能帮忙也能坏事 。很不幸,老八的母亲并不得宠,而且属于那种根本排不上号的类型 。在这方面相比,其他皇子都有自己的优势 。老四在结党方面,符合康熙的要求 。老四为人比较低调,其没有那么规模浩大的政治党派 。但是其身边的几个人都比较能干,每次总能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这让康熙非常的满意 。在太子被废之后,老四在明面上没有那么急迫得到太子之位,他选择了继续隐忍 。在康熙看来,老八夸夸其谈,而老四更为实干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虽然老八实力很大,但其注定得不到康熙的欢心 。而老四的性格更为适合国情,再加上多了一个好儿子 。在康熙晚年,国家的情况是吏治腐败严重、国库极度亏空 。在西北地区,准噶尔部虎视眈眈 。这样的情况下,康熙需要在各位皇子中做出选择 。老八的性格宽厚,由于其拥有庞大的政治集团,老八对于内部成员肯定要有回报 。他拿什么回报呢?在官场无外乎升官发财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老八并不符合康熙的要求 。而老四为人处世比较严谨,在处理政务上相对冷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