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演员姚刚:演戏被孙俪“嫌弃”,和孙楠是发小,如今52岁仍单身( 二 )


从发声开始教到跟唱 , 叔叔惆怅一个多月 , 把侄儿打包给艺术馆的一位声乐老师 。
老师是个好老师 , 很负责任 , 不断鼓励姚刚不要气馁 , 但她自己先气馁了 。
“可能老师没想到还有我这么教不会的学生 。 快一年了还找不到调 。 ”

姚刚旧照实在觉得姚刚不是块唱歌的料 , 声乐老师想到了自己的导演丈夫 。
“我觉得你面部表情丰富 , 模仿力也好 , 要不你去搞表演吧 , 怎么样?”
当然不怎么样 , 姚刚的不服气再次上头 。
要知道孙楠已经成了附近备受夸赞的“唱歌小能手” , 如果不学 , 自己何时能出头?
也听出来了老师的婉转之意 , 姚刚丧着一张脸找到叔叔抱怨 。
没想到叔叔说如果一定要学艺术 , 表演比音乐更适合他 。
还是梗着脖子不服 , 姚刚压着孙楠带他去找孙爸爸 。
牵线搭桥在一个音乐学院的老师面前高歌一曲 , 没想到这位老师也说“你怎么不去学表演” 。

一个人说就算了 , 两个三个都说自己演比唱合适 。
姚刚心里的执著开始动摇 , 或许自己是个天生的演员 , 就像孙楠是个天生的歌手一样?
偷偷进入家后面的旅顺剧团 , 不看不知道 , 一看就痴迷 。
团里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都会翻跟头 , 空翻、侧翻、单手翻……花样百出 。
团里的老人还会唱戏 , 一句“辕门外的三声炮 , 如同雷震”震得姚刚心神俱荡 。

“我太爱了 , 比想学唱歌的兴趣还要大 。 ”
动不动就去偷师学艺 , 哥哥姐姐在前面练身法 , 他就躲在后面跟着走 。
去的次数多了 , 团里人就注意到了 。
“叔叔你真厉害”“姨 , 你唱得好好”“姐姐 , 你比孙楠她姐漂亮好多”……
说起好听话一点不含糊的小少年因为会哄人 , 被团长留了下来 。
“我的话剧底子那是从小打的 , 他们在上面排练 , 我就在一边学 , 学完团长还会考我 。 ”
真要感谢剧院的众人不吝赐教 , 11岁的姚刚才能考进鞍山话剧团 , 一边上学一边演 。

想演戏却没戏演——下海经商
时间就在练习与热爱中缓缓滑过 。
越喜欢就越想学 , 学得越多就越觉得不够 。
鞍山话剧团的朋友建议他:“要不你去考艺术学校 , 那里跟咱们团里不一样 , 有好多教学内容 。 ”
说来也巧 , 大连艺术学院开始在地方特招有“慧根”的学生加入 。
本着试一试的心态去面试 。
演绎话剧《年青一代》中的“林育生”被养父教育后幡然悔悟的那一段 。
学院老师大受震动 , 当即拍板录取了姚刚 。

学生时代的姚刚为期好几年的训练 , 从最基础的形体到难学的台词 , 再到系统的表演学习 。
不同以往的练习方式和内容让姚刚心满意足 , 而接触到了更多的环境 , 他的眼界也得到了开阔 。
“还没毕业我就在幻想将来我要演什么 。 那时候我一个想塑造军人形象 , 因为我家庭的关系 。 另一个是因为我的家乡大连旅顺 , 我想拍一部能够反映出我们海港变城市发展和变化的片子 。 ”
想是一回事 , 真正进入社会寻找工作 , 又是另外一回事 。
快毕业时出演《女强人》拿到被同校学生羡慕的奖 , 当时姚刚心里乐滋滋的 。
还没等他在其他剧组试戏 , 沈阳军区文工团的领导就将他挖了去 。

姚刚旧照两年的部队生涯不仅打磨了姚刚的演技 , 也磨炼了他的意志 。
而被北京的文工团借调过去演了场话剧 , 之后他便被留在北京寻找机会 。
随着时代的变化 , 看话剧的人越来越少 , 看电视和电影的人不断增加 。
本着 “机会不是等来的”一说 , 姚刚一边工作 , 一边开始有报备地在外接活儿 。
1990年开始跑龙套 , 20岁的小伙子从《天玺人生》《爱情如阴谋》《岳飞》演到《又见灰姑娘》 。
之后还有《大海风》中的“范之平” , 《秋收起义》中的“卢德铭” 。
一晃两年多 , 好像碰不到什么可以一鸣惊人的机会 。
越在北京坚持 , 姚刚越觉得找不到方向 , 后来无戏可拍 。
本应意气风发的他被影视圈的“沉下去”打击得厉害 , 他要回家乡去 。

姚刚旧照家就是远行游子最温暖的港湾 。 在大连 , 姚刚将自己工作多年的积蓄全砸在了一家店面上 。
店面很大 , 上下两层 。 白天一层开放 , 是咖啡区和餐厅 。
晚上二层开放 , 是个热闹喧嚣的酒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