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 二 )


裂痕走向根本与路线走向平行 , 裂痕长度和宽度不一 。
2.2 发生原因
(1)路基填筑应用了不及格材质 , 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 。
(2)纵向加宽没有依照请求进行施工 , 或者碾压没有到达请求 , 从而造成加宽部位沉降 , 发生纵向裂痕 。
(3)路基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值 , 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发生滑坡 。
(4)边沟过深 , 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从而发生滑坡 , 造成路面开裂 。
(5)面层前后摊铺相接处的冷接缝没有依照相干请求进行处置 , 联合不紧密而相互脱离 , 发生纵向裂痕 。
2.3 预防办法
(1)应用及格材质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置后再进行填筑 。
(2)旧路加宽或半填半挖路段 , 路基填筑应先将边坡松土消除 , 并依照填土厚度请求逐级进行台阶处置并充足碾压 。
(3)路基施工分层填筑 , 边坡充足压实 , 采取重型压实尺度 , 准确放坡 , 高填方路段放缓边坡 , 减少边沟深度 。
(4)面层施工尽可能采取全幅摊铺 , 如果不具备全幅摊铺条件 , 可2台摊铺机前后紧跟摊铺 , 尽可能避免前幅混杂料已冷却再进行后半幅摊铺 , 确保混杂料热接 。
3、网状裂痕
3.1 表示情势
裂痕纵横交织 , 缝宽在1mm以上 , 缝间距离在40mm以下 , 裂痕面积在1m 以上 。
3.2 发生原因
(1)纵横裂痕涌现后 , 持续扩大 , 尤其是在北方地域 , 经过冰冻资源网水的侵入发展而成 。
(2)沥青混杂料质量差 , 拌和时光过长 , 拌和温渡过高或者在储料仓中存储时光过长 , 沥青本身老化 , 导致混杂料抗变形才能下降而易发生的裂痕 。
(3)沥青的性能差 , 尤其是低温抗变形才能过低 。
(4)路面构造中含有脆弱夹层 , 粒料层松动 , 水稳固性差 , 从而形成网状裂痕 。
(5)沥青层的厚度不足 , 水分侵入 。导致层间联合较差 , 加速了网状裂痕的形成 。
(6)沥青总体强度不足 , 在破坏初期形成网裂 , 随后裂痕逐步扩大 , 缝间距变小 。
3.3 预防办法
(1)采取低温变形才能高的优质沥青 , 并依照请求掌握好沥青混杂料的拌和质量 。
(2)沥青面层摊铺前 , 认真检讨下承层的施工质量 , 及时消除泥灰等杂物 , 处置好脆弱层 , 保证下承层稳固 , 并喷洒0.7~1.1L/m 的透层油 , 必要时可以依照请求洒石屑或砂 , 保证层间联合 。
(3)沥青各层要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请求 , 保证高低之间有良好的衔接 , 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用相应的办法及时消除雨后构造层内的积水 。
(4)路面构造设计中应当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 , 使路面构造组合和路面总体强度满足设计年限内交通荷载的请求 。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沥青碎石柔性基层 , 以缓解网状裂痕水平 。
4、反射裂痕
4.1 表示情势
基层发生裂痕以后 , 在温度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 , 裂痕逐渐反射到沥青混凝土面层 , 路面的裂痕情势与基层裂痕情势根本一致 。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痕居多 , 对于柔性路面上加盖的沥青构造层 , 裂痕情势不一 , 重要取决下承层 。
4.2 发生原因
(1)在已经开裂的旧沥青、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 , 由于温度的变更(下降) , 老路面的裂痕持续拉开 , 从而使新铺层在旧裂痕处断开 。
(2)由半刚性基层温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痕 。
(3)新铺半刚性基层随着混杂料中水分的减少发生干缩和干缩应力 , 从而发生开裂 , 反射到沥青面层 。
4.3 预防办法
(1)在旧有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 , 最好先铣除原有路面后再进行加铺;或者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 , 以减少反射裂痕 。
(2)恰当掌握基层材质中粉料的含量及塑性指数 , 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 。
(3)基层施工尽可能使混杂料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况下碾压 , 并且碾压充足 , 保证基层强度 。同时要增强对已完基层的养护 , 要尽早铺筑上层 , 或进行封层 , 以减少干缩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