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被收割的数字藏品人

交易|被收割的数字藏品人

文章图片

交易|被收割的数字藏品人


撰文| 吴依涵
编辑| 吴先之
“这是一场资本收割资本的游戏 , 稍不注意你就成了韭菜 。 ”一位数字藏品玩家段鹏如此感慨 。
今年五月 , 段鹏接触了一家藏品平台 , 只需十几个藏品就可以合成一块平台的土地 , 而且这块土地可以永久赋能、永久提前购 。 据段鹏透露 , 一块虚拟土地能卖到了三、四万 。
疯涨令一些玩家彻底迷失心智 , 有些人甚至在涨到快2000的时候还在加仓 。 由于段鹏接触这个平台较晚 , 他没有赋能 , 且只买了一个藏品 。 涨到2000时 , 他认为还会再长就没有卖出 , 后来价格回落至500 , 因为浮亏 , 到现在段鹏的藏品依然没有卖出去 。
没想到两个月后 , 该藏品就直接跌到了60 , 那些高价买入还未脱手的玩家欲哭无泪 。 而一些玩家花几万在平台买来的土地 , 就这么砸手里了 。
有人赚钱就有人亏钱 。 “平台发行藏品 , 只要有人买 , 那就会赚 。 而市场涨跌 , 影响最大的只有玩家 , 亏钱的也只会是玩家 。 ”正如段鹏前面提到的那样 , 当藏品涨到2000元的时候 , 那些接盘的人 , 便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
前不久腾讯关闭的数字藏品平台“幻核” , 从始至终都未开通交易市场与转赠 。 这令不少藏品玩家深感绝望 。 一些其他平台的玩家也在担心 , 这是否会影响自己所持藏品的价值 。
由于国内监管原因 , 一些大平台如百度、京东、蚂蚁等也和腾讯一样 , 不敢贸然开市场做藏品交易 。
相较而言 , 小平台因为数量大 , 监管难 , 所以短期并未受到严重冲击 , 因为这个原因 , 聚集了不少想要快速变现的玩家 。 不过 , 前有大平台为其挡风 , 一些小平台为了牟利趁机打起了擦边球 。
藏品 , 本是一个有艺术价值可收藏的东西 。 但实际上 , 人们看中的却是藏品交易背后的金钱与利益 。
有得可图才是入局者的初衷今年四月 , 王欣才开始了解“元宇宙”与“数字藏品”这些概念 。 他在一些兼职平台做任务 , 发现很多人在有偿拉人去数藏平台注册 。
最初 , 王欣并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花钱拉人注册 , 后来了解到花钱的都是数藏玩家 , 他们拉新是为了开平台盲盒 。 一些平台会给邀请者一些盲盒 , 而被邀请者趋之若鹜 , 是为了开出稀有或超稀有藏品 。

有些平台的注册奖赏在十元左右 , 王欣为了能够多赚些赏金注册了几十个平台 。 最初他也没打算玩 , 单纯为了薅羊毛 。 在注册过程中会下载一些平台 , 直到他发现有些藏品很好看 , 便从羊毛党变成了玩家 。
作为玩家 , 王欣查阅了不少资料 , 想弄明白数字藏品有什么样的魅力 , 能让这么多人废寝忘食 。
今年五一期间 , 许多数藏平台都开始火热起来 。 王欣听说有平台藏品的起价都好几百 , 恰好之前自己注册过 , 于是便重新下载App 。 “我发现平台送了一款藏品 , 也就是一个普通图片 , 毫无艺术感 。 ”他将信将疑地挂了一个400元的低价 , 没想到的是 , 半分钟不到 , 藏品就被人买走了 。
此后 , 王欣就开始在这个领域努力收集和浏览信息 。 他逐一登录曾经注册过的平台 , 发现自己竟然攒下了不少藏品 。 几个月时间 , 他这个“羊毛党”也小赚了一笔 。
从今年六月底直至现在 , 行业步入低迷期 , 王欣的热情也渐渐冷却了 。 不过他还是会偶尔关注一下行情 , 毕竟自己手中还有一些藏品 , 等着平台开转赠 。
像王欣这种不往里投钱的玩家是永远不会亏钱的 。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有贪念的 , 在尝到一点甜头之后就想要更多 。 他们信奉高投入就会有高回报的道理 , 朝平台砸钱 , 抢售藏品 , 静待升值 。
玩家与平台间的博弈客流是资金流的前提 , 为此数藏平台一直在拉新 。 事实上 , 注册这些平台的用户大多是资深玩家 , 他们当中一些人通常会注册几十个 , 甚至上百个平台 。
一些平台为了吸引用户 , 完成裂变 , 还设置了某些拉人头的奖励 。 平台会根据玩家邀请新人注册的人数划分档次 , 给出不同的奖励 。 玩家为了抢到不错的藏品 , 便展开了一场抢人拉力赛 , 冲着拉新排名和最高奖励 , 玩家们便自掏腰包拉新注册 。
只要奖励的价值高于拉新成本 , 永远有人孜孜不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