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室车库设计的相关规定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


关于地下室车库设计的相关规定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

文章插图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地下车库设计相关规定)
导读:随着各省市住宅、写字楼停车位数量的大幅增加,地下室往往设计为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要求,并规定地面停车位不得超过总停车位的10%;因此,合理规划地下车库,科学利用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是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改造课题之一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 。有一定的代表性 。
【摘要】新版《江苏省城市管理技术规定(2011)》对汽车停车位的配置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导致地下室越来越大,高层写字楼的单层地下室变成了多层地下室;因此,如何经济合理地设计地下室,控制投资,合理使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
[关键词]地下室设计汽车停车位非机动车防火分区安全出口
新版《江苏省城市管理技术规定(2011)》对停车位配置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办公楼每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停车位配置是原版(2004)的4倍;住房和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于是,地下室越来越大,单层地下室变成了多层地下室;因此,如何经济合理地规划设计地下室,充分利用地下空室,控制投资,合理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
科学的地下室规划设计离不开国家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学习《规范》的相关规定,是因地制宜、准确把握规划设计、合理控制造价、确保使用方便的目标 。
一、《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67-2019
第4.4.4条 。对于有电梯的办公楼,如果条件允许,至少有一个连接到地下车库 。
随着汽车的普及,高层写字楼的地下车库往往是多层的 。为了方便通勤者上下班,电梯要直达地下室 。员工可以刷卡爬梯子 。
第4.4.5条 。非机动车车库应符合以下要求:1 。净高2.00米,2 。每辆车的停车面积应为1.50 ~ 1.80㎡;原规范还包括:3个以上的地下停车库 。300辆非机动车,至少有两个出入口,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2.50米;4.应设置实施坡,坡宽不小于0.30m,坡度不大于1: 5,坡长不超过6m 。当坡长超过6m时,应设置休息平台 。
二 。《汽车库、车库和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第3.01 ~ 3.0.3条:车库的分类:一级、151 ~ 300(总面积10000 m2以上)、二级、51 ~ 150(总面积5,000 ~ 10,000m2) 。少于50辆的车辆被归类为IV类 。地下车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第5.1.1 ~ 5.1.2条:地下车库防火分区耐火极限为一级或二级:地下2,000m2,半地下2500 m2;安装自动灭火系统时加倍,地下车库4000㎡ 。
5.1.3机械式立体车库停车泊位超过100个时,应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隔墙进行分隔 。
第6.0条信息资源网络 。1 ~ 6.0.12: 1.信息资源网车库最远工作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60m;2.疏散出口不少于两个(50辆以下一个),汽车疏散坡道宽度不小于4m,两车道不小于7m 。疏散出口和汽车出口应分开设置 。
三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第1.0.4条 。1000辆以上为特大型,301 ~ 1000辆为大型,51 ~ 300辆为中型,小于等于50辆为小型车库 。
第3.2.5条 。规定单向车行道宽度不小于4.0m,双向小车道宽度不小于6.0m(中型以上不小于7.0m) 。单向非机动车1.50米,双向机动车3.50米 。
第3.2.6条 。微型和小型汽车的转弯半径不得小于3.50米
第4.2.5条 。车辆出入口净高:微型车为2.20米 。这是一般地下车库的最小值,必须满足 。应扣除吊顶、消防管道和喷头、风管等安装设备,如管道、横梁等 。,从地板装修完成后的垂直净高 。部分框架梁造成层高较高,可设计密肋楼盖或现浇钢筋混凝土空核心层 。用于降低楼层高度 。
第4.2.6条规定,特大型车库必须设置三个安全出口,大中型车库设置两个安全出口,其余车库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
疏散出口通常通过住宅或办公楼梯设置,少部分直接设置室外疏散楼梯 。
根据微型车的各种排位方案,一般认为框架结构8.10 m ~ 8.30 m柱网较为经济 。
四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现GB50016-2018第5.3.1条和第5.3.1条内容相同 。)
第5.1.3条,地下室防火分区500m2,自动灭火1000m2 。
第5.3.1条,每个防火分区2个消防通道 。
第5.3.6条,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安全出口,其中一个可以通过防火门进入另一个分区,每个分区必须有一个通向外部的安全出口 。
动词 (verb的缩写)江苏省原《民用建筑水消防系统设计规范》DGJ/J92-2009
第8.1条第16条 。防火分区面积大于500㎡的地下自行车库应设置自动灭火,防火分区可达1000㎡;说明中“当地地下自行车库设置的消防设施与车库设置相同,消防分区面积可扩大至4000㎡ 。”江苏省消防局编审通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