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为什么会有“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二月二为什么会有“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二月二龙抬头?)
说到农历二月初二,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想到信息资源网“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美发行业的从业者肯定会认为这是一年正式工作的开始,也是第一个业绩高峰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2月2日可能是一个理发的日子,所谓的“抬头”自然是和刮胡子联系在一起的 。但实际上,二月二作为春节之后的重要节日,历史悠久,其传统节日和习俗也非常丰富 。相反,理发这种我们今天都很熟悉的习俗,形成得相对较晚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二月二节” 。
1.2月2日和中国和平节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二月二并不是一个特别古老的节日 。它的起源可能是在唐朝中期,与唐德宗建立的中和节密切相关 。正是在唐贞元五年(789)春,安史之乱被平定了十几年,整个唐社会开始出现一定的“回潮” 。唐德宗向当时的宰相李米提出了一个想法,大概是说:“春节过后,下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上思和寒食 。这些都是3月初的节日,整个2月都不会有节日 。我想建立一个 。然后李米说:“二月一日是桃花盛开的时候 。可以定一个节日,命名为中和节 。“当然,最后圣旨下达时,对文字进行了美化,把设立这个节日的目的表述为:“春生,待月中,天地相合,使其有助于盛世”,大概意思是万物在春天发芽,以顺应天时,与民同乐 。信息资源网络
长安剧照中最长的一天
唐朝的人特别爱玩 。很多带有原始巫术色彩的传统节日,比如上巳节、上元节,到了这里就慢慢偏离了狂欢的方向 。春草萌动,仲春中秋,是外出游玩的好日子 。再加上政府的设计规定,春游、宴会、春会祈谷等习俗 。出现了 。而我们中国人在传统节日里似乎对“双算”日期有一定的偏好,比如三月三的第四个节日,五月五的端午节,九月九的重阳节等等 。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唐人觉得一天的节日太短 。中和节设立短短几十年后,我们开始在唐人的诗词文章中找到“二月二节”的痕迹,其节日习俗与中和节十分相似 。比如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诗《二月一日,赠齐威淑子》:“明朝二月二日,计平斋复 。你应该搅一搅锅,找找花和齐威 。”事实上,这表明在2月2日有郊游和宴会的习俗 。晚唐文人笔记中,有二月二摘菜迎富等习俗 。例如,在晚唐的风俗志中有一个故事,在华年,一个名叫晁的人在二月二日收养了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家庭变得富有 。后来这个地方的人“采野田日出之叶,献于门,以云迎富 。”可以看出,到了唐中后期,中和节的日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2月1日改为2月2日 。
【二月二为什么会有“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白居易剧照
之后一直到宋代,二月二基本都是这样欢快的春节,以郊游、摘菜、迎富为主要节日 。然而,自元代以来,二月二发生了新的变化,节日习俗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
二月二,二月二和百虫农历二月初二,日期非常接近二十四节气中的刺 。《二十四节气》解释:“万物皆惊,震为雷,故谓之蛰 。它是一种逃跑的螫虫 。”伴随着滚滚春雷,在地里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虫蚁被春雷惊醒,活跃起来 。大多数昆虫和蚂蚁阻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它们要么传播疾病,要么啃食庄稼 。所以,这个时候民间有很多杀虫的习俗 。二月初二前后,这一习俗逐渐受到了蛰刺的影响 。
惊蛰
明朝时期,尤其是明朝以后,一些与驱虫有关的习俗逐渐在二月二出现 。具体做法因地而异 。为了防止昆虫吃庄稼,一些地方流行“囤”的做法,也有囤灰、画仓等不同的叫法 。一般的做法是用簸箕盛草木灰,在院子里画出粮仓的形状,然后在中间放食物 。有些地方要把鸡赶进去吃,以为这样可以防止昆虫吃庄稼 。

为了防止蚊虫叮咬传播疾病,2月2日在屋内撒骨灰也是很多地方流行的做法 。在屋内撒草木灰驱虫防蚁,最早见于先秦典籍 。在唐代孙思邈的《千女月令》中被记载为民俗,后流传至二月二 。为了驱除房子里的蝎子和毒虫,民间有很多方法,比如贴纸,或者用棍子敲打房子的家具和横梁 。在其他地方,焚香或点燃蜡烛是流行的杀虫方式 。2月2日左右,春播正式开始 。这些驱虫仪式在今天看来或许并不那么“科学”,但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的吃饭要看天气,每年的收成都掌握在不可预知的上帝手中 。所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表达自己对丰收的祝愿,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