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为什么称自己为寡人,古代帝王常常自称寡人是为什么-

古代帝王之家,习惯采用谦下的自称,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 。中国文化有两大块,一块是儒家文化,强调尊卑有序,突出帝王的“尊”;另一块道家文化,则强调“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在“尊”的地位上要采取“卑”的姿态 。这两种看似完全相左的观念,在中国人身上却非常合理、自然地揉合在一起,这是中国文化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
帝王明明很尊贵,为什么要用卑下的自谓呢?
【古代帝王为什么称自己为寡人,古代帝王常常自称寡人是为什么-】

古代帝王为什么称自己为寡人,古代帝王常常自称寡人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战国策》里有这么个解释:“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 。”认为是以贱为本,以下为基,自称孤寡不谷,就是表现不忘本 。
《老子》有另一种解释:“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人就讨厌的就是孤寡不谷这样的生活状态,王公们就偏偏要假装成社会的弱者 。为什么呢?以老子的看法:“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的观念是“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这是跟兵家思想一脉相承的,强大的人,得装出低姿态;相反,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其实反倒是弱者 。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以江海为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看似处于最低的位置,其实却无所不容 。所以,道家的思想,不是老子发明的,他只是归纳总结提升,其实古代帝王们,在实际操作中就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真理 。
古代帝王为什么称自己为寡人,古代帝王常常自称寡人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从心理学上说,地位尊贵者采取低姿态,往往能赢得人心,消除一些人的心里不平衡感 。就像很多人听到某个大富大贵的人突然死了或破产了,惋惜的同时,内心常有某种莫名其妙的平衡感 。
帝王自称孤、寡人、不谷,你们别看我高高在上,什么都有,其实我什么都没有,我很可怜的,我就是孤家寡人一个 。这种自称,除了是一种谦虚的表示之外,也是一种危机感的提醒 。从某种程度上讲,帝王也算是最可怜的群体,你一旦完蛋,就死得比谁都惨 。看看齐桓公、赵武灵王的结局,真是孤家寡人,活活饿死,真的是不谷,一点吃的都没有啊 。
中国文化为什么会接受佛教,就是有一种“无常观”,不是有“皇帝轮流做”的说法吗?不是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吗?天命无常,处高位放低姿态,可以说是一种有备无患的保全手段,对于缓和君臣矛盾,缓和社会矛盾都有作用 。
古代帝王为什么称自己为寡人,古代帝王常常自称寡人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对于“寡人”这个称谓,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寡德之人”,我觉得这种解释是不对的,至少不是最原始的意思 。光表示寡德,这个姿态不够低,你还得表示钱少,什么都少 。如果只是寡德,老子怎么会说是“人之所恶”呢?《战国策》怎么会说“以贱为本”呢?
称“寡人”的,一定是钱多地多的 。在先秦,不是什么国君都能称寡人,你要真是个穷国君,对不起,你不能叫寡人,你只能称孤 。所以中国文化很有意思吧,比较大的诸侯,像秦齐魏这样的大邦才可以,所以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至于穷国君,只能叫“孤” 。
《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 。”这是先秦的情况,小国之君叫孤 。小国比较穷,你再用“寡人”的名头就不行了,因为你本来就地寡人寡钱寡了嘛,你还叫“寡人”那算谦虚吗?所以只能叫“孤”,咱不提钱了,咱就是孤伶伶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这叫做比惨 。
古代帝王为什么称自己为寡人,古代帝王常常自称寡人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还有一种叫“不谷” 。不谷什么意思呢?有的说是没开花结果,无后代;有的说谷是养人之物,不谷就是说自己不能像谷物一样养人 。这些说法,牵强附会 。我认为不谷的意思,就是没有吃的,不仅比寡人惨,比孤还惨 。在先秦时,“不谷”用得最多的,是楚王 。楚国是位处鱼米之乡好吧,人家就要叫“不谷”,我楚王就没得吃,惨吧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用了“朕”这个自称 。现在说到“朕”这个字,好象尊贵得不得了,皇帝专用的,你说尊不尊 。其实在先秦,“朕”字是很普通的,就是“我”的意思 。“朕,我也 。”蔡邕解释说:“古者尊卑共称朕 。”但是不管怎么讲,秦始皇不谦卑了,所以他死后没两年,秦就被推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