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什么故事和传说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还是非常看重的,中秋节现在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同时民间对中秋节也十分看重,会组织各种关于中秋节的运动,还有多种中秋节的传统美食,不过对于中秋节的故事和传说,很多人还不是太懂得,接下来大家就和资源网小编一起看看中秋节有什么故事和传说,中秋节有什么民俗运动 。
 

中秋节有什么故事和传说

文章插图
 
第一传说:唐高祖与“祝捷饼”
 
中秋节的第一主角是月饼 。关于月饼的来历,传说很多,较风行的观点是涌现在唐朝 。唐初,东突厥权势壮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宁 。唐朝树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撑薛举、刘武周等割据权势,与唐朝分庭抗礼 。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 。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有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行军总管),回击突厥,最终得胜 。
 
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 。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成功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愉快,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资源网邀蟾蜍”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当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 。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 。据资源网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
 
其实,这个传说并不能作为月饼来源的根据 。上古时,中国古人对日、月、星辰等天体十分崇敬,便有“春祭日,秋拜月,夜占星”的风气,在拜月时,都会供上一种圆圆的小饼子,这个小饼子才是月饼的雏形 。
 
第资源网二传说: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说了月饼来历的传说,再说月饼这个名字的故事 。在早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其叫法很多,如李渊说的“胡饼”,还有“小饼”、“月团”、“宫饼”、“金饼”(宋代)、“月糕”(元代)等叫法 。在唐朝,最风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 。过去,汉人把生涯在中国北方、西方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 。胡人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面饼,被汉人称为“胡饼” 。这种饼圆圆的,糖馅、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
 
那么,胡饼又是如何改称月饼的?这便与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杨贵妃有关了 。
 
杨玉环,原名杨芙蓉,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杨美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主要的是姿色出众,真若出水芙蓉,男人见了没有不动心的 。好色的李隆基听说后,便把时年已27岁的儿媳妇搞到了自己的后宫,册封为贵妃,万千溺爱集于她一身 。有一年中秋节,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 。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风格雅,认为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 。但起什么名字好呢?一时想不出来 。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 。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叫绝 。“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
 
但这个传说似乎不靠谱 。有这样的记录,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节赐饼给新科进士,当时此饼并不叫月饼 。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确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饼仍不叫月饼的 。有的学者称“月饼”一词涌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中,我查了一下,并无此词 。
 
其实,在宋代,人们也不把月饼叫“月饼”,文人爱好称之为“金饼”,如与梅尧臣齐名的宋代文学家苏舜卿有诗句:“云头艳艳开金饼”、“金饼隔林月” 。在宋代,中秋吃月饼的风气尚没有普及 。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饼的风气才变浓,但多称之为“月糕” 。一直到明代,“月饼”才正式定名,中秋节吃月饼风气也广为风行 。如“明嘉靖《威县志》称,”中秋,置酒玩月,为月饼馈之 。“明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会》记录:”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
 
中秋节有什么故事和传说

文章插图
 
第三传说:吃月饼与“杀鞑子”
 
中秋的传说多是美好的,但这个“杀鞑子”的故事却渗透了一段不高兴,它与元末起义的传说有关 。在元未,天灾人祸连连,民不聊生,蒙古人对中原汉人的统治也更为严格 。为防止汉人造反,还不准民间私藏铁器,十户人家能力有一把菜刀 。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汉人的不满,民间对抗情感强烈,各地都在酝酿起义,相约“杀鞑子”,颠覆元政权 。当时公开聚首是行不通的 。为了传递统一行为的信号,保证隐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便选择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遇,将写有起义信号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通过这种传递方法,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权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