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小孩日怎么回事 2020年国际不打小孩日( 二 )
换句话说,这种父母有一个“非理性的身体” 。他们常说的可能是:“我不想打孩子,但是他们来了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或者找借口为自己的情绪开脱,这无疑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委屈和愤怒,进一步升级亲子冲突 。
提示:家长可以仔细回忆并记录下一般和自己情绪失控有关的事情有哪些,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事情最容易引起情绪 。做这样的自组织一段时间后,情绪可能会更加透明可控 。
家庭沟通变成一场输赢的“无限战争” 。
在家庭争吵中,双方的争论往往会偏离原本的话题,泛化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甚至是对对方的人身攻击 。争论的目的不再是寻找妥协,而是输赢 。
有一个男生曾经说过,“其实很多时候,我和父母的争论早就跑题了,我也知道没有必要继续争论下去,但是每当我看到父亲咄咄逼人的架势,我就会觉得,即使我赔钱,也不能失去动力 。”男孩的父母也觉得,不管客观事实如何,一定要让孩子听自己的 。
提示:当你发现和孩子的冲突开始偏离原来的事件,你已经情绪高涨时,可以先喊暂停 。过一段时间,等双方稍微冷静下来,就可以回到原来的话题,具体问题具体讨论 。
灾难与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容易体罚的家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思想和做事上走极端,觉得处理一件事只能有一种观点和一种方式,不能容忍其他的可能性 。
比如,当孩子在网络课堂上心不在焉时,一些家长会立刻自动将孩子的行为与“没有意志力”、“自我放纵”等极端定性评价联系起来 。但是,在这种灾难性的、极端的思想控制下,父母内心的焦虑可能会升级好几个层次 。
提示:当你想发作的时候,提醒自己“事情不一定是我想的那样 。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来解读孩子的行为?”
我喜欢用愤怒和攻击来表达我的需求 。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好好学习,本能地火冒三丈 。但当我们仔细帮助他们分析愤怒背后的真实情绪时,我们发现真正让他们发疯的是焦虑和恐惧 。
比如一位母亲说:“我现在才明白,每次看到儿子不注意,内心真正涌起的是恐惧 。我怕他不好好学习,以后会过得很惨,被人欺负 。”有趣的是,大多数人在焦虑的时候会本能地通过攻击他人来表达自己 。
提示:当你再次对孩子生气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是因为孩子的所作所为而生气吗?还是我愤怒的背后另有隐情?”
冲突后不修复
家庭之间有矛盾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冲突过后,家人都不愿意找机会讨论之前发生的事情,去修复冲突,从冲突中成长 。
在一些家庭中,家人会认为是对方的错,对方必须先改变,结果最终可能变成一场没有赢家的持久战 。有些家庭习惯性地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刻意不谈未解决的矛盾 。于是,这些未解决的情绪总会在一些刺激点跳出来 。
建议:如果可以的话,请找一个大家都比较放松的时间,积极展开公开对话,让家人和自己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用担心被评价 。请注意,伸出橄榄枝并不意味着你就是“肇事者” 。
推荐阅读
- CPU处理器|中芯国际:坚定支持国内芯片产业链
- 穿衬衫不打领带最上面的口的扣子系不系,衬衫领子纽扣要不要扣上-
- 秋天小孩干咳嗽怎么办最有效,秋冬季宝宝干咳怎么办-
- 芯片|产能依旧“供不应求”中芯国际:芯片转向结构性短缺
- 麻将规则是怎样的?
- 学篮球好还是乒乓球好,篮球 乒乓球 羽毛球哪个更适合小孩子学-
- 世界杯|历史上排名前 23位 的国际射手,C罗和梅西上榜
- 小孩低烧手脚冰凉怎么办?
- 小孩逆反期在多少岁之间?
- 小孩湿疹多久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