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是张衡在什么时候发明的,我国东汉张衡制成地动仪早于欧洲多少年-

古代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已经失传了现在我们熟知的地动仪其实从来没有出土过,课本上的照片是考古学者王振铎根据《后汉书·张衡传》中近200字的描述进行了复原 。
脑中回忆一下
就是下图的形象了

地动仪是张衡在什么时候发明的,我国东汉张衡制成地动仪早于欧洲多少年-

文章插图
后人复原的形象得益于基础教育已经根深蒂固 。
但是模型毕竟是模型,不是实物,所以今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七年级上册就把这段关于张衡地动仪模型的图片删除,文字内容也进行了缩减 。
那么张衡的地动仪在当时到底有什么意义呢?首先我们还是要去除一个思维误区,地动仪无法“预测”地震,甚至连震级和具体位置都无法获知 。
科普下现在的技术
哪怕是现在最先进的地震仪(目前全国有1000余个地震监测台),每个检测台里放置的地震仪大大小小的立方块们 。通过地震发生时的纵波、横波数据,精确确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古人对于波都没有一定认识,何况地震波 。
那么张衡时代的地动仪究竟有哪些作用?
【地动仪是张衡在什么时候发明的,我国东汉张衡制成地动仪早于欧洲多少年-】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 。《后汉书》里记载了在公元92~125年,三十年间,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地震,当时无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认为是鬼神作乱,张衡经多年研究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领先西方一千七百多年 。
最出名的一次就是监测了陇西的地震,名震京师 。这段《后汉书》里就有记载 。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后汉书张衡传》
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候风地动仪只是监测而非预测 。
但在当时能监测地震,已经代表着地震并不是凡人无法触碰的神迹,而是可以被人研究的一种自然现象,让人们可以明白天灾是可以被观察研究的,对于笃信神明的古人们其中意义非同一般 。
我是喜欢历史的朝暮九歌,欢迎有共同爱好的你关注在下喜欢就点赞吧!
最初的找不到了,但后代仿制的有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发达,信息传递很慢,尤其在地震灾害后,道路断绝,消息隔绝 。根本不知道震中是哪里,也不知道哪里受灾最严重 。
地动仪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它并不是预测地震,而是在地震发生后显示方位的,古代讲四面八方,地震时人只能感觉到震动,却无法感知震动来自什么方向 。而地动仪的原理可以显示地震来自八方的哪个方向,这样政府就可以根据地动仪显示的方向,派人去查探,找到震中所在地,和受灾情况,然后组织救援 。
这是地动仪在古代最大的存在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