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为什么要发配,古时候犯人一般发配到哪里--( 二 )


所以,古代流配犯要中途逃走,那十之九九,全是死路一条 。

古代犯人为什么要发配,古时候犯人一般发配到哪里--

文章插图
(图来自网络)
古代发配之人,也就是触犯了刑罚的的人,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实施看管和解压,如河南著名豫剧《卷席筒》里小仓娃的唱段:“二解差犹如那牛头马面、一路上受尽了疾苦熬煎”,由此可见,在被押解的途中是很辛苦的,而且还会带着很重的刑具 。
古代犯人为什么要发配,古时候犯人一般发配到哪里--

文章插图
河南豫剧《卷席筒》
即使是现在,武警在押解犯人途中,也都是真枪实弹,犯人以及比较危险的犯罪分子,还会带上脚镣和手铐,如无特大变故,犯人一是不敢跑、二是也跑不了 。
古代犯人为什么要发配,古时候犯人一般发配到哪里--

文章插图
古代解差虽没有现代化的枪支弹药,但随身装备在当时也是比较先进的,首先一身的官服可以表明自己官差身份,其次配备了腰刀和水火大棍,再就是罪犯会带上刑具,来限制其自由 。
古代犯人为什么要发配,古时候犯人一般发配到哪里--

文章插图
古代的刑具有些虽是木制的,如林冲和武松佩戴的刑具,但能限制双手和脖子的自由,只留一双脚用来的徒步,有的可能还要带着脚链行走,像这种吃饭、走路都带着的刑具,自然在睡觉时看管的就更严格 。
古代犯人为什么要发配,古时候犯人一般发配到哪里--

文章插图
居家发配的,有可能使用古代的木笼囚车进行押送,这样的囚车虽免去徒步之苦,但犯人的姿势是很难受的,完全失去个人活动空间,别说逃跑,想出这个笼子都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