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清朝末年为什么废除科举制-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科举制度要是真的不能选拔人才,那么就不会从隋唐开始历经千年岁月了 。任何的事物的产生必定有他存在的价值,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一开始是为了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于朝堂的垄断 。让真正有才干的寒门士子能够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只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内容到形式的逐渐僵固,才使得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导致思想受到了束缚 。

在清朝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清朝末年为什么废除科举制-

文章插图
要想知道科举制能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看一下科考的内容就知道了,从隋朝科举制度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的科目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例如唐朝的科考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儒家)、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但是到了明朝之后,就只剩下了进士一科了 。
看唐朝的这个内容就知道,从中选拔出来的是精英中的精英,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学水平,还要熟读法律,善于数术 。总的来说,挑选的人才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的 。
【在清朝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清朝末年为什么废除科举制-】
在清朝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清朝末年为什么废除科举制-

文章插图
而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就开始跑偏了,只注重儒家经典这一学科,考试内容主要是考八股文,八股文的题目出自于四书五经,要求措辞要用古人语气,就是所谓的代圣贤立言 。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限制,对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
那么在这么一直形式下,确实就很难说选拔出来的是人才了,可能选拔出来的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大家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
在清朝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清朝末年为什么废除科举制-

文章插图
到了清朝末科举制度的消失,其实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当时的清朝在内焦外患的情况下,通过科举制度选出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只会作得一手锦绣文章,但对于其他事物都是不够于灵活,他们的思想都被八股文束缚死了 。要指望这样一群人去拯救大厦将倾的清王朝,无异于是痴人说梦了 。
清朝末期的科举制,其实就是统治者把儒学作为奴化臣民的工具,是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让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 。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这样的科举制和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背道而驰了,所以会被废除也就可以理解了 。
任何一种选举制度,均受当时的社会制度所制约,科举亦然 。由于科举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官员而不是选拔学者及其他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它的考试内容;同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也很难要求科举考试中增加诸如数学、物理、农学乃至商业管理等等尚未形成体系或尚未出现的学科 。清未所以能够废科举,并不在于科举本身的弊病,而在于社会制度发生变革 。
当然,科举制度以实用主义引导读书人断章取义地对待文化遗产、钻研甚至强记八股时文去夺取功名利禄,对于思想文化和科学事业的进步,确实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