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丕,曹丕称帝标志着三国的开始-
三国时期各位看官老爷已经是耳熟能祥,但是三国冷知识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今天笔者就为大家分享一些你或许不知道的三国历史 。
三国其实有“四国”说到三国,一般人都知道魏蜀吴,很多人却以为三国时期中原大地只有三个国家,其实这是错误的,三国其实有“四国” 。
了解一些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辽东这个世代由公孙家族把持政权地方 。
曹操北定袁绍之后,原本依附于袁氏家族的辽东太守公孙康立刻向曹魏抛媚眼 。曹操也体现了他一代雄主的霸气 。
![公元220年曹丕,曹丕称帝标志着三国的开始-](http://img.jiangsulong.com/220617/0331163A7-0.jpg)
文章插图
到魏明帝时期,公孙渊夺取了叔父公孙恭的领导地位,周旋于魏吴两国之间 。由于其本身实力弱小,只能依附于强国生存 。
公孙渊篡位成功之后,是典型的“耗子腰里别了杆枪——起了打猫的心肠” 。他首先臣服于魏国,魏明帝封他为辽东太守 。然后他有与吴国关系暧昧,在孙权的扶持下自立为燕王 。为了不让魏国结仇,他又杀了吴国使者 。总之,公孙渊的种种行为十分丑陋,跳梁小丑 。
但是,公孙渊的确是称王建国了 。景初元年(237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 。只是可惜,做了一年燕王,次年就被魏明帝的四万大军斩首 。
虽然只做了一年的“天子”,但是公孙家族世代把持辽东军政,属于典型的土皇帝,后来自立为王,设立百官有司,实际上已经成为而来独立公国,所以,三国中有“四国”,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
三国称谓演变
![公元220年曹丕,曹丕称帝标志着三国的开始-](http://img.jiangsulong.com/220617/0331162c4-1.jpg)
文章插图
三国这个称谓作为官方称谓,最早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 。
在以前,三国这一段历史是汉史的一部分,所以常见于《汉书》、《后汉书》 。
细心地人会发现一个道理,所谓三国,主要讲的就是魏蜀吴,但是呢,不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是从主要人物的发展史开始讲起的 。曹操甚至没有活到三国成立的时刻 。
魏国建立时期为公元220年,蜀国建立于公元221年,吴国建立于公元222年 。曹操死于曹丕称帝之前,所以,曹操只见过三足鼎立,却没有见过三国 。
![公元220年曹丕,曹丕称帝标志着三国的开始-](http://img.jiangsulong.com/220617/03311CY0-2.jpg)
文章插图
然而,魏国的实际开创者确实曹操,而且,三国最精彩的戏码发生在东汉末年 。
所以,陈寿想了一个好办法,既可以凸出三国的历史特殊性,又可以描述清楚原由始末 。
陈寿将这一段历史命名为“三国时期”,虽然三国的实际建立要等到公元222年,但陈寿还是以人物纪传体的方式将曹操、刘备、孙权的一生描写清楚 。
所以,我们传统的三国时期指的是:东汉末年(发迹)+曹丕称帝(成立)
由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最终脱颖而出的政治力量是魏蜀吴三股势力,所以,三国时期又被直接冠以的“三国”的称呼 。
打开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趣的 。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以曹丕称帝为开始,司马炎灭吴为止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自184年黄巾起义,战乱频起,汉已经开始失去对地方割据的控制 。将黄巾起义后的这段时间也纳入三国时期,这与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时间相一致 。
那么严格意义上当时华夏大地是否就这三个国家呢?从时间段上来看很明显不是的 。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为魏,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为汉,又称蜀汉;
孙权在222年还接受曹丕吴王的封号 。且在同年,张飞被杀后,刘备起兵与陆逊决战于夷陵,刘备大败后,退回益州后不久,刘备崩于白帝城 。至229年,孙权称帝,国号为吴 。后,孙刘两家修好,共同抗魏 。三国才正式构成鼎立的格局 。
而后蜀汉在263年被司马昭灭,280年东吴被司马炎灭,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
至于其他时期的割据政权,称帝的恐怕就袁术一人,还众叛亲离,被吕布和曹操进攻,后呕血而死 。
从此可见,这段历史时期只有这三个国家构成相当的格局 。
【公元220年曹丕,曹丕称帝标志着三国的开始-】至于《三国志》,为西晋陈寿著作,与司马没有关系 。
推荐阅读
- 历史最年轻的太皇太后,历史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 昆阳大战讲了什么道理,昆阳之战读后感-
- 公元纪年和农历纪年区别,公元纪年和公历纪年一样吗-
- 公元九年外戚谁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西汉末年,外戚谁篡位,建立什么-
- 公元前是古代吗,公元前和公元后怎么区分哪年更久远-
- 曹真与曹休与曹丕的关系?曹真能力如何
- 散文《爱》?表达爱的散文
- 曹丕为什么要废掉汉献帝?曹丕对汉献帝有多好
- 曹芳与曹髦是什么关系?曹丕的孙子曹髦
-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命曹植作诗不能题有牛字全文,曹植写牛打架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