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叫“发”的没发财,叫“德”的真缺德,《茶馆》的名字起的有深意

戏剧|叫“发”的没发财,叫“德”的真缺德,《茶馆》的名字起的有深意

文章图片

戏剧|叫“发”的没发财,叫“德”的真缺德,《茶馆》的名字起的有深意

文章图片

戏剧|叫“发”的没发财,叫“德”的真缺德,《茶馆》的名字起的有深意

文章图片

戏剧|叫“发”的没发财,叫“德”的真缺德,《茶馆》的名字起的有深意

前两天被“北京人艺70周年庆典”的视频给刷屏了 , 这次北京人艺的庆生除了线下剧场 , 同时开启了线上直播 。 能一次免费看这么多场优秀戏剧 , 真的是赚到了 。 特别是周年庆当天演出的《茶馆》 , 那演员阵容堪称豪华 , 无愧是人艺的保留节目 , 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 , 是因为这些作品经得起反复品读、观看 , 而且每一次看 , 都能从中品出一些新的东西 。 于是之先生的话剧版和电影版、梁冠华的话剧版、陈宝国的电视剧版 , 各种不同版本的《茶馆》都看过 , 每次看又都有新的体会 。 这里面有不同演员对故事和角色的体会的差别 , 但更多的是看得次数愈多 , 对故事的了解也就愈深 。

作为还算90后的观众 , 会通过一遍又一遍地观看而有越来越深地了解 , 但因为距离那个动乱的年代有一些遥远 , 戏剧中有些想表达的东西我们可能无法真正体会得到 。 今天就聊一聊这部戏中有意思的一个点 , 就是剧中角色的名字 。
戏中多数角色都没有完整的名字 , 而是一种口头称呼 。

那些吃着“铁杆庄稼”的满族八旗人以及那些有钱有势的人都称呼为“爷” , 比如松二爷、常四爷、马五爷 , 这种称呼也体现了那个时期明显的阶级分化 。
还有些以人物特征起的称呼 , 比如以能说会道、巧言令色混饭吃唐铁嘴儿 , 全凭一张嘴骗吃骗喝;还有刘麻子 , 一来是这人一脸的麻子 , 二来是有句老话叫:“麻子不叫麻子—叫坑人” , 而刘麻子干的就是倒卖人口的坑人买卖 。

有些角色是有全名 , 而名字又很有意思 。 身为主角的茶馆掌柜叫王利发 , 利发利发 , 挣点儿小利、发点儿小财 。 王利发一辈子的想法就是这个 , 能够把家传的茶馆经营下去 , 挣点儿小钱养家糊口、过个安稳日子 。 但这个想法一辈子也没有实现 , 茶馆的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 , 不管怎么变着法子的改良 , 终究还是被那个时代所抛弃 , 最终连安身立命一辈子的茶馆也没保住 。

茶馆房东秦忠义 , 一心想着实业救国 , 为此不惜变卖家产来开工厂、办实业 。 可到头来 , 实业没能救得了大清 , 也没能拯救民国初年的动乱不安 , 最后连自己的工厂都没能保住 。 这也让暮年的秦忠义愤而呐喊:“有钱就该吃喝玩乐!”很难想象到底是怎样的经历 , 才能让忠义的秦二爷有此呐喊 。

还有很多名字都特别有意思:只喜欢提笼架鸟又胆小怕事的松二爷 , 日子却越过越紧;当差的打手二德子 , 名字里带个“德”字 , 但干的事儿却都是没德的事儿;两位官差吴祥子、宋恩子 , 这俩人真不是来送恩的 , 但见了这俩人是真的不详 。

【戏剧|叫“发”的没发财,叫“德”的真缺德,《茶馆》的名字起的有深意】对于这部戏中每位角色名字的总体感受 , 就是一句话——是让你求而不得 。 当然这只是个人体会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每位观众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