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何不灭蜀国,夷陵之战东吴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夷陵战役在真实历史上,蜀吴双方投入的兵力其实是旗鼓相当的,前期都是约投入五万的兵力,后期的蜀军有八万左右 。并没有《三国演义》上描写的,刘备七十万军队被烧那么夸张,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夷陵之败,蜀国或者说刘备到底失去了什么?

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何不灭蜀国,夷陵之战东吴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文章插图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派吴班,冯习和张南率领约三万余人作为先头部队,夺取了峡口,攻入吴境,在吴境内击破了李异,刘阿部,可以说是初战告捷 。
除此之外刘备还命令镇北将军黄权镇守长江以北,以防曹军趁机袭击,两面作战,尤有余力,可以说蜀国的总体战力是要强于孙吴的 。
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何不灭蜀国,夷陵之战东吴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文章插图
孙吴位居江东,更善于水战,但是刘备的领土是在陆地上与孙吴接壤的,不像曹魏,并不需要与孙权进行水战,并且刘备以防万一,还派谋士马良到武陵说服了部族首领沙摩柯出兵,伐吴的兵力就到了将近五万 。
孙权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方面拜陆逊为都督,统帅潘璋,朱然,韩当,徐盛,孙恒等部将率军五万迎敌 。
这次防卫战可以说将江东后起之秀,中流砥柱全部用上了 。另一方面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还修书向曹丕称臣 。
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何不灭蜀国,夷陵之战东吴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文章插图
陆逊剧照
在蜀国内部则有反对出兵孙吴的声音,其中就包括了诸葛亮,只是他知道劝不了,只能默认罢了 。
于是在战略上,优势略微倾向于孙权,可是由于刘备的蜀军锐气鼎盛,锋芒毕露,陆逊还是避免立刻决战,实行了战略退却 。
刘备伐吴初期居高守险,攻无不克,可是由于后方不稳固,粮草供给艰难等原因,刘备求胜心切,而陆逊也是利用了这一点,决定以空间换时间,等刘备军队士气被消磨得差不多的时候,再伺机决战 。
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何不灭蜀国,夷陵之战东吴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文章插图
孙权剧照
吴军完全退出了数百里的山地险峻,将其留给了刘备 。
到了222年正月,蜀汉开始水陆并进,此时兵力已达八万余人,深入吴境二三百里,就在刘备想尽快寻找决战的机会时,蜀军东进的势头开始遭到了阻挡 。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时的吴军扼要阻挡,坚守不出,蜀军再也没有开始的势如破竹的态势,而是犹若拳头打在了棉花上,使不上力,这样久攻不克,蜀军开始斗志涣散 。
到了六月,江南正值酷暑,蜀军将士苦不堪言,刘备只能将军队移居到山地,等待秋后进攻 。
蜀军在山地里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也就给予了陆逊可乘之机 。
后面大家都知道了,陆逊火烧连营,刘备败走,带着残军一路逃,孙吴一路追 。最后蜀军全军覆没,死的死,降得降,只有刘备趟山越水,避过了追兵,有一次还被堵住,险些遭擒 。
《傅子》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
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何不灭蜀国,夷陵之战东吴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文章插图
刘备败走白帝城剧照
不仅是士兵的折损,蜀军中张南,冯习,沙摩柯,傅彤等大将战死,还有一个重大的损失就是黄权所部 。
虽然没有找到资料说黄权所部有多少兵马,但要抵御曹军,起码得有一万军吧?
可是由于刘备的败逃,黄权所部被吴军截断了后路无法西归,最后因为不屑于投降孙权,转投了曹魏 。
因此,刘备在夷陵战役中纵然没有《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被烧死了七十万,但却实实在在的折了将近十万人马 。
这在古代战役中绝对称得上一场少有的大败,也是一场孙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刘备赢了夷陵之战,蜀国能统一三国,中兴大汉吗?
我先来假设能,理由如下
(一)夷陵之战损耗过大
夷陵之战的失败,刘备注定被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可以说是相当败家 。历史上,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休养生息了五六年,还平定收服了南蛮,才凑足了不到十万兵马开始北伐 。
刘备在此战中已经掏空了自己数十年积累的一点家底,将原本荆州带过来的人马也消耗殆尽,荆州此时已经是孙权的了,蜀国少了兵源地 。
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何不灭蜀国,夷陵之战东吴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文章插图
诸葛亮后来的北伐失利,兵力匮乏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
(二)夷陵之战的战略目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