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港影:被遗忘的偶像派,全面回归商业的郭富城,步入真正的高光期

电影|港影:被遗忘的偶像派,全面回归商业的郭富城,步入真正的高光期

文章图片

电影|港影:被遗忘的偶像派,全面回归商业的郭富城,步入真正的高光期

文章图片

电影|港影:被遗忘的偶像派,全面回归商业的郭富城,步入真正的高光期

文章图片

电影|港影:被遗忘的偶像派,全面回归商业的郭富城,步入真正的高光期

文章图片

电影|港影:被遗忘的偶像派,全面回归商业的郭富城,步入真正的高光期


在文字中证道 。 ——唐泪
郭富城其实是典型的偶像派 。

1990年 , 以初代青春偶像之名惊天爆发 。
直接就成为年代符号 。
即便跨越三十年后再去回望 。
他依然是漫天星光中最耀眼的那一颗 。
而到今天 。
当惯见了他在电影里的頹唐与憔悴 , 以及各种身份的转换穿梭 。
很多人可能都已经忘记 。
他是仅凭一个发型就能搅动风云的超级偶像 。
但只需要一个转动手腕的动作 。
记忆就纷至沓来 。

偶像派是天然适合商业电影的 。
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 香港影坛正是被商业电影全面占据的舞台 。
动作、喜剧和商业犯罪电影大行其道 。
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双周一成” 。
郭富城刚当红时 , 公司在短时间内给他签下了十来部电影 。
尽皆剧本浅陋、类型芜杂 。
比如其中或就包括刘德华的天幕公司创业作 , 传闻由王家卫和刘镇伟联合编剧的《九一神雕侠侣》 , 票房达2047万 , 是九十年代天幕公司唯一盈利的电影 。

而这个时候的郭富城演技如何?
大多数人重视肢体语言胜过微表情和眼神 。
但就表演而言 , 眼神的“定性”和“力度”非常重要 。
换句话说 , 眼神的躲闪、犹疑与呆滞、空洞 , 皆是演技不够练达的原因 , 甚至就连对角色的揣摩和剧情的消化都处于“夹生”的状态 。
而对比即知 , 其实在这个时候 , 郭富城商业电影类型的演技 , 就已经进阶到了足够的高度 。
角色银狐 , 在电影中散发着一种冷冽的气息 , 从眼神、微表情到肢体语言都极为流畅 。
其表演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 且极具张力 。
作为一个踏足大银幕两年、仅几部作品练手的新人 , 确实担得起次年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的褒奖 。
在接下来 , 他在两年内上映了个人作品十一部 , 除了《伴我纵横》和《赤脚小子》 , 其他基本都可以归入商业娱乐电影范畴 。
然后他转投华纳唱片并自组工作室 。
开始挑选剧本 。

1996年 , 《浪漫风暴》上映 。
新导演梁柏坚首作 , 票房一举冲破千万 , 可谓一战成名 。
郭富城将偶像力和动作天赋皆发挥到了极致 。
电影是爱情、动作与剧情的混合类型 , 有生动的时代烙印 , 有缠绵悱恻的爱情 , 也有拳拳到肉的生猛动作以及不屈的信念 。
而当年的港媒报道 , 将《浪漫风暴》中的郭富城称作“金像遗珠” 。
这并不奇怪 , 在往后的岁月里 , 还有相当次数的“被忽视”甚至是“不公”在等待着他 。
但他用这部电影打开了商业大制作的大门 。

惯于发掘巨星的嘉禾公司重金签下郭富城 。
在1997年为他开拍了商业大制作电影《风云之雄霸天下》 , 这也是郭富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重磅商业电影 , 就当年的香港影坛而论 , 此前这样的超级制作只可能会交给成龙和周润发两个人 。
而说到这部电影 , 又不可避免会论及番位和号召力问题 。
【电影|港影:被遗忘的偶像派,全面回归商业的郭富城,步入真正的高光期】很简单 , 当年这部电影 , 其实并不只是在香港夺得了中西片全年票房的冠军 , 据内地的非官方票房数字 , 其收益更达一亿元人民币之多 。
这个成绩足以令绝大多数演员的拥趸眼热 。
但只需要去看看嘉禾公司的大事记 , 就会彻底明白 , 里面有一条是这样写的 , 「2006 : 购入39出华语电影包括成龙作品《特务迷城》、杨紫琼及张曼玉主演《宋家皇朝》、郭富城《风云雄霸天下》 , 令嘉禾电影藏库进一步扩展至约140部作品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