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对张居正评价?张居正之后的哪个首辅是谁( 二 )


然而,郑贵妃和皇太后的劝告,高拱遗嘱的出现,满朝文官的压迫,无不让万历进退维谷 。终于,万历对张先生仅存的敬意随着一件件接连曝光的丑事被消耗殆尽,他对这个曾经那么熟悉的世界感到陌生和绝望 。最终,张居正死后两年被抄家,长子和仆人也相继自杀,他的弟弟和其他两个儿子被发配到边远地区 。
失去张居正,或许对尚未染指真正权力的万历来说,是一个扩大政治权威的契机 。但事实上,没有了张先生的万历,不但没有变得更加自主,反而愈发懒散怠政,人生轨迹陷入了另一个黑暗而绝望的泥淖 。而这种令人惋惜的偏离,与当时文官集团的集体胁迫脱不了干系 。

明朝那些事对张居正评价?张居正之后的哪个首辅是谁

文章插图
国本之争:影响深远的政治事件
在执政的前十年,万历与文官集团的冲突基本上以张居正为中心 。而文官与万历真正的、不可调和的、彻底影响皇帝执政态度的冲突,是围绕着立储问题展开的 。
【明朝那些事对张居正评价?张居正之后的哪个首辅是谁】张居正去世的那年,18岁的万历皇帝爱上了一个14岁的郑氏宫女,并且在郑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后,立马封其为皇贵妃 。而皇后仅有一女没有儿子,长子朱常洛又是之前一王姓宫女所生 。
万历有天酒后乱性,不小心与宫女发生了关系,而这个宫女也异常争气,没过多久就生下了一个男孩 。万历在冷静下来之后一直以这个“私生子”为耻,对待王恭妃十分冷淡甚至厌恶 。
根据传统,皇帝的嫡长子即为太子,若皇帝没有嫡子,则由长子继承帝位 。朱常洛身为皇帝的长子,况且已经到了5岁,理应被立为太子 。可是万历实在是不想让大明的江山落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儿子手中 。于是面对内阁的上疏,万历以长子尚小身体羸弱为由,拒绝了大臣的请求,说等到常洛身体健壮之时,再立也不迟 。
于是,一场腥风血雨的“国本之争”拉开了序幕 。先是内阁对万历的此般托词丝毫不买账,认为册封太子与其身体健康没关系 。之后户科给事中姜应麟率先上疏发难,指责皇帝师出无名 。紧接着,吏部员外郎沈璟上疏,内容大致相同 。万历皇帝不胜其烦,分别惩处了这两个讨厌的文官 。
但一阵又一阵的冲击波不停地袭来,以申时行为首的内阁大学士以辞职来要挟皇帝 。万历害怕他们一旦辞职就没有人敢接受这个首当其冲的职位了,于是妥协说,如果一年之内大臣不谈论立储之事,他就在1592年春立常洛为太子 。
到了1591年底,工部一位官员开始筹备明年的立储,将预算报告呈给皇帝批准 。万历于是借口有大臣违反了一年之内不提册封太子的规定,决定延缓立储 。这一决策又迎来了文官们的联名奏请,希望万历信守来年春天立常洛为太子的承诺 。
被立储之事弄得焦头烂额的万历又想出一招,同时封其三个儿子为王而不立太子,且借口说皇后还年轻,今后可能生嫡子也不一定 。被惹急了的文官们坚决拒绝皇帝任何形式的借口,终于惊动了太后 。在文官和太后的双重压迫下,万历无奈在1601年立常洛为太子,皇三子常洵仅被派往河南封为福王 。
这场历时10年的国本之争,最后以文官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但从此之后,万历的心逐渐变得冰冷封闭,对待国家的政事彻底丧失了兴趣 。加之各种攻击甚至谩骂万历的官员络绎不绝,并且这些文官以勇于提出自身意见为荣 。万历刚开始还有所回应,到后面就被骂的没了脾气,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干脆不加理睬,躲在宫中,开启了臭名昭著的“万历怠政” 。
蜷居宫后 :遗世独立的无奈之举
对于万历皇帝执政后期的30多年不上朝,很多人将原因归咎于其自身的懒惰 。但稍稍分析便知,要是万历懒惰,他执政前期的种种励精图治亲力亲为的现象又从何解释?其实,万历皇帝的怠政,最大的原因在于他对文官集团的彻底失望 。
朝廷的文官,都经过了科举考试的层层筛选,孔孟之道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这些以道统仁义为箴言信条的文官们,这些想通过科举做官享受荣华富贵的儒生,自身从政的动机很可能就不干净,这样一来,文官集团就只能是一滩永远无法形成共识,永远都在争权夺利,还时常借助进谏这种冠冕堂皇的手段来为自己服务的臭水 。
张居正一死,大臣们无处施展自身的“才能”,皇帝便立即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 。他们批评皇帝贪图享乐,奢侈懒惰,更有甚者对于一些天子本就拥有的特权进行讽刺和抨击,颇有一种吃不到葡萄吃葡萄酸的架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