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北榜案?明朝第一冤案( 二 )


明代南北榜案?明朝第一冤案

文章插图
前后两届状元,张信只是实事求是地调查此事,而陈?的新科状元身份还没暖热乎,就无端横遭惨祸,身首异处 。朱元璋难道不知道张信、陈?是冤枉的?其实,朱元璋明知道张信、陈?是冤枉的,他也要杀,这就是帝王之术 。
四、科举制度的南北不平衡
其实,隋唐时期,国家政治经济重心都在北方,北方的文化发展一度比南方优越 。例如,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可以查到籍贯的状元一共有8个人,其中7个都是北方人 。安史之乱之后,唐帝国衰微,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逐渐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淮河流域 。
到了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动荡不安,大量的士族迁徙到了南方 。特别是在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人之后,赵匡胤的宋朝就只剩下南方的半壁江山 。因此,北宋文化虽然繁荣,其实,繁荣的也只是南方 。而北方长期受游牧民族的统治和影响,文风大不如前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南方考生全面崛起 。
例如,北宋有详细籍贯的进士共有9630人,其中有9164人的籍贯在南方,北方人仅占4.8% 。唐宋八大家北宋占了6人,这6人都是南方人(“三苏”是四川眉山人,王安石是江西抚州人,曾巩是江西南丰人,欧阳修是江西吉安人) 。
元朝时期,忽必烈等统治者虽然也举办科举考试,但对读书人的尊重大不如前 。但蒙古人毕竟统治了中原近百年,对汉人,特别是北方士族影响深远 。即使在朱元璋登基之后,仍有许多汉人仍对元朝念念不忘 。很多书生仍以元朝臣民自居,或曰“身在江南,心思塞北”,或曰:“不忘故国(元朝)也 。”
因此,朱元璋所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科举考试的公平性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即:如何解决科举制度中南北不平衡问题,如何笼络北方读书人的心 。
五、朱元璋的帝王之术
在朱元璋的心目中,他之所以再次恢复科举制度,不仅仅是选拔人才这么简单,更是要实现文化的繁荣,特别是笼络全国的读书人,包括南方人,也包括北方人 。
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科举南北榜案,北方读书人群起抗议,在全国范围内鼓噪明朝科举不公平 。如果是别的事情,或许可以理解,但这件事事关明朝和元朝文化的对抗,朱元璋不能不采取犀利手段 。朱元璋云:
“北方人士服属于元较久,虑遗民犹有故元之思,颇欲以假科举名以笼络之 。”
因此,朱元璋最终用两位状元的人头,来彻底安抚北方5省的人心 。而对于秉持公平考试的刘三吾、公正调查的张信等人来说,朱元璋的帝王之术,他们是不懂的,这就是书生和帝王的区别 。
鉴于该事件影响巨大,为了尽快纠正这种失衡的局面,朱元璋决定亲自阅卷,亲自主持殿试,让北方考生重新考一遍 。最后,录取61位北方学子 。因为第一次录取的52人大部分为南方考生(南榜),而第二次录取的61人全部为北方考生(北榜),因此,人们称洪武三十年的可见考试案件为“南北榜案”,也有人讽刺称之为“南北榜糊涂案” 。
六、南北榜后续影响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科举考试的南北失衡仍然没有解决,例如,建文帝时期共录取106名进士,其中有89人为南方人 。朱棣时期,南方考生占进士总人数高达83% 。直到明仁宗时期,大学士、“三杨”之首的杨士奇提出南北分区考试,明仁宗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只可惜,明仁宗在位10个月就驾崩了,南北分区考试被搁置 。
明宣宗时期,科举分区终于实施,按照“南六北四”的名额,对南北考生分别录取 。明代宗时期,考虑到西南诸省的文化事业发展缓慢,读书人有倦怠之意,明代宗规定除了“南卷”“北卷”外,另设“中卷” 。按照景泰五年的划分:
南卷: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
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凤阳、庐州,滁州、徐州、和州 。
在这种“南北中”分区录取的制度下,明朝的科举区域公平问题得到了有效的均衡 。
清承明制,清朝顺治年间,科举仍然按照南北分区录取,到了康熙年间,南北分区被废除,实行了分省录取制度,这估计是今天高考分省录取制度的起源(下图为清代科举放榜图画) 。
朱元璋的帝王之心,书生们不懂 。历史的每一次前进,背后都有很深刻的故事,甚至流淌着无辜者的鲜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