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落在田野,滋润庄稼?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_1

撰文 | 三书
01
好雨知时节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公元761年春,那个落雨的夜晚,诗人杜甫也同样欢喜 。这首诗的诗眼,那个夜晚的关键词,就是一个“喜”字 。
杜甫开口便呼雨为“好雨”,诗情从欢喜中溢出 。“好雨知时节”,你这好雨,多么及时,多么有情有义 。因其好雨,所以知时节;因其知时节,所以为好雨 。“当春乃发生”,此句浑朴,有赞美不尽之意,正当春时,好雨降下,在在处处萌发生命 。
春雨似雾,听是听不见的,然而在夜里,诗人也只能倾听 。他听出了无声之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风过之处,有雨潜行 。无声是听觉,润物是视觉、嗅觉或触觉,“润物无声”便是通感,亦由喜雨而来 。
春雨使人欢喜,但不知会下多久,能否使土地湿透草木饱足?他走出茅屋去看了看,什么也看不见,而正是从看不见之中,他看见了整夜的雨 。
当时杜甫住在成都草堂 。卜居以来,躬耕江畔,栽树种菜,去国日赊,长安比北斗星更为遥远,切近的是天气、酒食、江水以及季节的更替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很有力,由“云俱黑”,知雨不遽止,雨将更密,由“火独明”,彰显出无边夜雨 。
此等笔力,有似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即仅露出一点,暗示出潜藏的巨大冰山 。杜甫写的是一点渔火,我们看见并感觉到的却是整个雨夜,而且诗人没有多余的描写,因此更可以各自的经验和想象去创造它 。
天还没亮,他已想见清晓时分,锦城雨后的花将是什么样子 。雨湿花红,此乃寻常风景,能否写出好句,取决于诗人是否有独特的感受,以及能否用语言发现一个神秘的世界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红湿、花重,都是杜甫的妙语,似写花,实写雨,饱含喜意 。清晨的锦城,湿漉漉、沉甸甸,仿佛江畔一座带雨的花园 。

春雨落在田野,滋润庄稼?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_1

文章插图
【春雨落在田野,滋润庄稼?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_1】清 王翚《杏花春雨图》
02
一雷惊蛰始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
若非后四句,这首诗在读者心中,大概纯是田园牧歌了 。但我们注意到诗的标题“观田家”,显然诗人是旁观者,他并未身在其中,而此诗只是他对田家生活的一个见证 。
跟随诗人的视角,我们先来回忆田园生活 。我们都曾那样活过,也许你忘了,但诗替你记得,也许还会让你在亲切感中,回想起隔世的另一个自己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微雨,微风,这些词的发音,和它们指涉的事物,带给我们轻柔甜蜜的感受 。被微雨润湿的青草,熠熠生辉,“众卉新”就是满目欣喜 。一声春雷,如同上天颁布的律令,蛰虫潜骇,纷纷惊动,人间亦开始春耕 。
“田家几日闲”,若非亲身为农,非亲历田家生活,不能知此句反问之重 。儿时在乡下,我们乡下人常羡慕城里人,最羡慕的是他们有星期天,不像农民一年到头闲 。我们爱自己的家园,爱地里的庄稼,但活得实在太辛苦 。我为什么喜欢过年,不只因为有新衣服穿,更因为只有在过年,我的父母才能休息几天 。平时你也可以闲,没有老板管,生活的鞭子就是老板 。
“耕种从此起”,这句开始忙的节奏 。耕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春种一粒粟到秋收万颗子,中间需要付出很多劳动,拔草、防虫、锄地、施肥、浇水,庄稼生长的每一步都需要辛勤,而不可控的风雨霜露又无时不牵动着农人的心 。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这个场景,我儿时看惯,如在目前 。夏秋两忙,家家无闲人,真个丁壮俱在野,男女老幼,各就其力所能及,共同参与劳动 。场圃作为农业社会的家园景观,今已不复多见 。场是打谷场,圃是菜园,同一片地,春天种菜,秋收打谷,合称“场圃” 。场圃冬春种大麦,大麦比小麦早熟,以故提前收割,此时便要“理场圃” 。先将大麦根挖出来,再将地锄一遍,然后浇透水,等太阳晒到半干,再用石磙子碾,反复碾几遍,才能磁实,才能用作打麦晒麦的场地 。理场圃很费劲,需合本家族人之力,方可完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