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时,遛鱼有什么讲究?

|钓鱼时,遛鱼有什么讲究?

文章图片

|钓鱼时,遛鱼有什么讲究?

文章图片

|钓鱼时,遛鱼有什么讲究?

文章图片


从刺鱼的那一瞬间开始 , 遛鱼的过程就开始了 , 直至鱼儿进入抄网结束 。 所以 , 刺鱼动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多数情况下 , 刺鱼力量的大小决定了上钩之鱼的“情绪” , 刺鱼力量小 , 鱼儿受到的刺激就小 , 往往不会第一时间发狂发力 。
反之 , 暴力刺鱼的结果是 , 竿子的弹性尚未完全发挥作用 , 上钩之鱼已经开始拼命逃窜了 , 即你握竿的手刚刚感觉到重量 , 鱼儿已经向着刺鱼拉力的反方向疯狂逃窜 , 其结果就是第一时间“拔河”或大大增加“拔河”的危险系数 。
所以 , 假如线细、水浅 , 我们提竿的动作就要轻 , 避免过度刺激咬钩之鱼致其“行为过激” , 为后续遛鱼创造有利条件 。
有人担心轻提竿会导致鱼钩刺不透鱼嘴 , 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所使用的鱼钩足够锋利 , 无需暴力施于其上即可刺穿鱼钩或深深地扎入鱼嘴 。

刺鱼后的动作是抬竿 。 在竿子彻底扬起之前 , 我们不宜主动发力 , 除非你有充分的把握将竿子硬竖起来 。
假如上钩之鱼的反击手段完全在你的钓组、钓具的可控范围内 , 那就不需要什么技巧了 , 但实际情况是 , 我们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
因此 , 我们依然不要激怒它 , 直至竿子竖起来之后 , 方可适度加力 , 以尽快消耗鱼的体力 , 鱼在这个时候往往会奋力挣扎 , 强烈的求生本能会促使它激烈反抗 , 人鱼对拉角力的情况很可能出现 。
面对这种状况 , 我不建议大家模仿视频中的大师 , 抱着竿子寸土不让 , 大师搏鱼的画面确实叫人热血沸腾 , 但是我们别忘了——竿子之间有质量差异 , 这样做有爆竿的风险 , 一旦竿子断了 , 损失的就不只是一条鱼了 。

我们在扬竿环节需要注意 , 当竿子扬到一定角度的时候 , 鱼会被被动拉至水面 , 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时刻 , 鱼会暴力反抗 。
有人说这是因为鱼怕见光 , 其实不然 , 即便在夜里 , 鱼被拉至水面时也会扑腾一通 , 然后向深水处猛扎 , 如果钩子上的鱼体型大一些 , 这样一冲就会拉断鱼线 。
鱼并非因为怕光 , 而是因为丧失了安全感才这样 。
比如有些时候鱼儿刚刚咬钩时表现得很老实 , 当我们将其拉至近岸浅水处时 , 它们会猛然回头 , 叫人措手不及 。
所以 , 我们在这个环节切忌急于让鱼接近水面或岸边 , 在它们体力未受到充分消耗时应避免刺激它们 。

实际上 , 遛鱼的人也存在一些下意识的反应 , 比如鱼儿向左逃 , 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向右拉拽 , 试图把鱼拉回来 , 结果极有可能造成“拔河” 。
正确的做法是 , 顺着鱼儿游动的方向将竿子倒向左边 , 并向岸边带 , 当鱼线和鱼儿游动轨迹的夹角接近90°时 , 瞬间即可改变鱼儿的游动方向 , 使鱼处于可控范围内 。
当鱼向前冲的时候 , 我们该怎么做呢?
须知 , 鱼儿的游动方向与鱼头的朝向是一致的 , 鱼头朝着哪个方向前进 , 鱼儿就向哪个方向游 , 因此 , 当鱼儿向前冲时 , 我们应迅速地、大幅度地左右摆动鱼竿 , 在鱼线的牵引下 , 鱼头会忽左忽右 , 鱼儿的前进方向就会遭受干扰 , 它们会选择掉头 。
这时 , 我们便可停止摆动鱼竿 , 继续靠鱼竿的弹性遛鱼 。
如果身后有足够大的空间 , 我们也可弓住鱼竿 , 逐步向后退 , 为后续遛鱼创造缓冲空间 。
理论上讲 , 该缓冲空间越大越好 , 但这意味着鱼儿会距离岸边越来越近 , 变得愈发狂躁 , 加大跑鱼风险 。
所以 , 我们的后撤的时候切忌将鱼儿拉至浅水处 , 应在稳住它“情绪”的同时慢慢消耗其体力 。

几番过招后 , 上钩之鱼距离岸边越来越近 , 变得很老实 , 鱼头甚至已经被数次提出水面 , 此时 , 切记细致耐心、切莫操之过急 , 否则鱼儿不见得能顺利地进你的抄网 , 很多钓友因求胜心切而败在这个即将胜利的环节 , 已是强弩之末的大鱼的最后一搏依然极有可能拉断鱼线 。
抄鱼是遛鱼的最后一步 , 如果之前的步骤很成功 , 抄鱼的过程就会很顺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