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不安分”的天下霸唱:跳出了鬼吹灯,造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漫威宇宙( 二 )


不必提霸唱独创的“粽子”、“人点烛、鬼吹灯”等规矩 , 在《鬼吹灯》里作为主角的胡八一和王凯旋的语言风格便足够让读者在年代感上身临其境 , 字里行间无不让读者相信:“这就是个真实的故事” 。 比如王凯旋对胡八一的“戏谑之语”:

可别小看这段话 , 在胡八一等人年轻的那个年代 , 牛肉可是那时候的国人们对发达国家的日常生活的一种朴素印象 , 而学习革命理论更是那个年代无数国人的“必修课” 。 至于大金牙吃炸酱面 , 那更是有趣 , 既地道又讲究:

这些对老北京特色餐饮的如数家珍 , 让大金牙这样一个沉浸在老北京文化里的形象跃然纸上 。 (说句题外话 , 似乎一本散文书《好一个北京》里也有这些描写 , 推荐大家去看看烤鸭、酸梅汤的吃法 。 )
再说个趣事 , 其实在几年前霸唱写过一本书《天坑鹰猎》 , 他数易其稿 , 最终几十万字的内容被他浓缩成了17.5万字的精华 , 在普遍注水的网文界当了个“逆行者” , 倒是有几分格格不入 。
天下霸唱:写盗墓题材简单 , 但我想写点中国的“超级英雄”
在很多读者将《鬼吹灯》奉为盗墓流小说开山鼻祖时 , 霸唱倒看得很轻 , 他觉得盗墓流题材很简单 , 恰如他自己所言:
盗墓题材的小说有个固定模式 , 无非就是三五个人背个包 , 带俩手电筒 , 弄把铲子 , 换不同的地方挖坟 。
他本可以这样轻车熟路地吃老本 , 就算有所谓的版权纠纷 , 他也可以完全换个人物继续写 。

可是霸唱没有这样干 , 他花了很大的心思去构建了自己心目中的“中国超级英雄” , 也就是所谓的“四神斗三妖” 。
可别以为跳出路径依赖是一件简单地事情 , 霸唱便是狠下了一番功夫 , 更是被不少读者调侃为“坐了好几年的冷板凳” 。
霸唱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 , 天津卫更是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 想来是为了知行合一 , 这才有了“四神” , 即无宝不识窦占龙、屡破奇案郭得友、降妖捉怪崔老道、追凶拿贼刘横顺 。

如果说网文小说有所谓的“黄金三章” , 那么霸唱的写法大概是黄金N章吧 。 比如最近在连载的新作品《窦占龙憋宝》中 , 霸唱便用原汁原味的天津卫故事给窦占龙的出场立了个架子 , “四平八稳”却又“妙趣横生” 。

在这本新书里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
看过两行半的天书 , 本该有成仙之资的崔老道却偏偏没有成仙了道的命 , 甚至连算卦谋生都不好使 , 当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 为了勉强度日 , 崔老道只得学起了说书 , 将自己平生经历添加加粗 , 编成了波谲云诡的窦占龙故事 , 可算将主角给引了进来 。

在这样的铺垫下 , 窦占龙的上下两部自然吊起了读者胃口 , 也就是上部的《七杆八金刚》和下部的《九死十三灾》 。
将故事讲真 , 这才是霸唱的真本事
作为靠文字吃饭的作家们 , 如果只是追求流量 , 那么其实称之为写手更为贴切 。 实际上 , 作家之所以为作家 , 大概还是因为他们在写作时却难免还是会有文学上的追求 。

以故事性而言 , 这样的追求其实有两种:
第一种是虚构一个从未存在过的故事 , 努力当读者信以为真 , 但客观上读者却总会在小说与现实中感觉到清晰的割裂感 。
第二种是“设身处地” , 将自己投影于某个时代 , 就像写回忆录一般 , 向读者讲述一个“确切发生”过的往事 。

对于大多数网文作者来说 , 能做到第一种其实已经殊为不易了 , 而霸唱就用他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 , 在“真环境”和“假故事”之间将故事讲真 , 实现第二类追求 。
同样以《窦占龙憋宝》中的崔老道为例 , 明明此人连糊口都万难做到 , 好不容易个说书人的营生 , 偏还要给自己寻个台阶:
无量天尊 , 贫道自下龙虎山以来 , 在南门口说书讲古 , 无非是劝人向善 , 替佛道传名 , 换个地方有何不可?”
当然了 , 在崔老道的说书手段时同样如此 , 比如“听书听段儿 , 吃包子吃馅儿”、“急如竹筒倒豆 , 缓如守更待漏”等 。 与一些小说总喜欢把配角当NPC用不同 , 霸唱对非主要角色同样下了不少笔墨 , 说起来倒有点像另一个大神作家“徐公子胜治” 。

比如霸唱是这样描写崔老道的“说书范儿”:

在说环境描写 , 天津卫的特别就在于奇人辈出 , 如此“唯有奇异本领才能降得住诸人” , 这也导致崔老道的挨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