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古代没有化妆品,大家用什么来化妆?又是怎么卸妆的呢?( 二 )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 螺子黛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物品 。

螺子黛是由波斯国进贡而来 , 原料是用地中海的海螺磨成粉末 , 制作成可以描眉的画笔 。
由于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 运输条件有限 , 保存度也不高 , 所以朝廷每年也就得到一两斛 。
也就是说别说是普通的百姓 , 就连不受宠的妃子都用不起 , 那么古代的女子平常都是用什么描眉的呢?
人们开始注重眉毛的形态美 ,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 , 诗经中所说的螓首蛾眉就是描述的卫庄公夫人 。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 那个时候没有眉笔 , 妇女们就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 , 以此来描绘眉毛的形状 。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 , 眉笔的方式有了改进 , 人们会将石黛放在石砚上 , 磨成粉末再加水调和使用 。
除了这些方法 , 到了南北朝时期还从西域传进了铜黛、青雀头黛等画眉的材料 , 这些材料都是一些化学物品 , 使用起来也是不能跟螺子黛相比的 。
到了元朝之后 , 宫廷女子们就开始使用外面专门售卖的眉石 , 所使用的材料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化 , 形状也从石头逐渐变成了杆状 。
不同的时代流行不同的眉形 , 比如汉朝时期流行八字眉 , 唐朝时期眉毛阔而短 , 到了明清时期却又开始流行吊梢眉 。

画完眉毛以后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 就是贴花钿、染鹅黄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叫做黄花闺女 , 这个典故就是来自贴花钿、染鹅黄的化妆步骤 。
木兰替父从军 , 回家以后就曾对镜贴花黄 , 具体的方法就是在额间贴上制作成各种图案的禅翼、纸片或者是干花 。
这些物品都用黄色的花粉染制而成 , 所以就有了花黄这个名字 , 这种妆容流行在唐宋年间 , 不光是宫廷中的女子 , 就连民间也争相效仿 。
【面膜|古代没有化妆品,大家用什么来化妆?又是怎么卸妆的呢?】另外唐朝时期还流行一个特殊的妆容 , 叫做点面靥 。

点面烟就是用烟纸在面颊的酒窝处点两个点儿 , 这种妆容流行起来的原因也非常有意思 。
最开始时它并不是为了做装饰用 , 而是一种特殊的标记 , 当宫中的妃子来葵水的时候 , 就会在面部点面靥 , 这样女官就会将她的名字撤掉 。
后来久而久之 , 这种妆容竟然流行起来 , 人们专门在嘴角点上红色的点儿 , 不但让五官更为灵动 , 还可以调整一些脸部比例 。
也正是由于点面靥在古代曾经广为流行 , 所以它成了酒窝的化身 , 在现代生活中酒窝也成了美女的一个标志 。
那么与点面靥相对应的 , 人们还会在眼角处用胭脂描出一些月牙形状 , 以此来修饰眼睛 , 这在古代称之为斜红 。

尽管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 , 女子爱美的本质却半点也没有变 。
每一位化妆的女子都知道 , 所有妆容的点睛之笔就是涂口红 , 这种化妆品在古代叫做口脂 。
口脂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 其实在古代 , 口脂跟胭脂很多都是通用的 , 但是后来人们为了让口脂的色彩更加丰富 , 又发明了很多的制作方法 。
人们会摘取很多新鲜的玫瑰花瓣 , 当然其中也掺杂着其他品种的花瓣 , 只要颜色够深就可以 。
将这些花瓣晾干以后扔在石臼中 , 倒上一些清香的米酒进行研磨 , 等研磨成红色的汁水后就用纱布过滤 , 留下清澈的汁液 。

随后用火慢慢的将这些汁液烘干 , 根据想要的颜色决定烘烤的时间 。
颜色差不多以后 , 人们将木浆纸裁成方片的形状 , 放进熬好的汁液中浸色 , 这个过程需要反复几遍 , 等到彻底晾干以后 , 口红纸就完成了 。
不过这并不是古代口红唯一的做法 ,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用朱砂做口红 , 后来逐渐加入了一些动物的脂肪 , 能够保证水润度和持久度 。
有些女子还会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一些香料 , 这让口脂使用方法更加丰富了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些制作方法至今为止还不过时 , 足以可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这些化妆品用完以后必定会在面部有残留 , 化妆以后自然也就伴随着卸妆的问题 。
那么古代的人们又是怎么卸妆的呢?
现代社会的卸妆品比较丰富 , 有卸妆水也有卸妆油等 , 但是古代却不这么方便了 。
用清水洗脸肯定是洗不干净的 , 人们偶然间发现淘米水却可以 , 它不仅能让脸部的妆容都能洗干净 , 还能让皮肤变得更加细腻 。
除了淘米水 ,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澡豆 , 所谓的澡豆就是用豆子研磨成的粉末制造而成 , 能够去除油腻 , 古代的人们不但用澡豆卸妆 , 还会用它洗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