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凌|2003-2022,王心凌复红史( 二 )


琼瑶剧那一代的粉丝交流还停留于书信 , 2000年后 , 追星拥有了网络这样的载体 , 同辈圈层的共振也更为紧密 。
王心凌那首《Da da da》耳熟能详 , 大家并不是通过唱片 , 而是通过玩“劲舞团”这款游戏把它听熟的 , 节奏感强的华语金曲给玩家带来了超级刺激的打拍快感 。 大江南北 , 网吧的键盘都被劲舞团少年敲烂了 , 他们在游戏中听歌 , 交友 , 消磨青春荷尔蒙 。
而这一代劲舞团少年共同做过的事情便是:45度斜上方自拍 , 装饰QQ空间以及空间内矫情至死的文字 , 他们的火星文 , 哈韩哈日作为青年亚文化现象被广泛讨论 。
多年后 , 当甜心教主的《爱你》在芒果台重新响起的时候 , 一个个微胖中年拿着锅铲从厨房飞奔出来 , 当年他们可能是玩劲舞团的 , 在QQ空间写过矫情文字 , 看过《微笑PASTA》的 。 作为中国流行文化的初代拥趸 , 实力不容小觑 。 他们能给周董打榜 , 也一定能让回忆杀来得更加猛烈 。


常年保持40公斤的王心凌能翻90公斤轮胎
图源:王心凌微博
当年的中二少年 , 如今的微胖中年 , 贡献了回忆杀的一个梗:我们只是老了 , 不是死了 。

当年的偶像明星也是 , 为什么能够保持专业在线的营业状态?因为他们一直没有下线 。
甜心教主很明白 , 人会长大 , 不可能永远可爱下去 , 也不可能永远当少男杀手 , 路线太窄 。 蔡依林靠“72变”从小女生变成了女王 , 路线一下子宽广了 。 王心凌的尝试不可谓不努力 , 但外界评价一直是转型不成功 , 仔细梳理会发现 , 也闪耀了 , 只是像火花 , 一下就湮灭了 。
2009年的专辑《心电心》请来了凯莉·米洛的团队来打造电子舞曲 , 尝试性感路线 , 虽然反馈不好 , 但在实体唱片转战线这一波热潮中 , 在油管上点击破百万 。
2011年的专辑《黏黏2 》曾经蝉联2周唱片冠军 , 当然只是在中国台湾 。
2012年《爱不爱》尝试苦情情歌 , 其中的《匿名的安慰》拿下过iTunes的冠军 。

《敢要敢不要》由日本造型师饭屿久美子帮王心凌打造四种造型
2015年 , 新专辑《敢要敢不要》 , 尝试大女主路线 。 在MV中她穿婚纱拿汉堡 , 令娱记不解 , 她贡献了当年的金句:“主要看气质 。 ”
2018年王心凌重新做回甜心教主 , 但是做一个更加有沉淀的甜心 , 发行第12张专辑《爱 。 心凌》 , 其中的《大眠》在那一年被反复翻唱 , 成了短视频神曲 。 但即便歌曲很火 , 王心凌本人也并没有回到之前的热度 。
大家已经在一个新时代 , 台湾与内地日益变成两套评价体系 。 内地屠榜歌曲屠的都是QQ音乐飙升榜 , 而不会是iTunes冠军 。 唱片行业已经从衰落到破碎 , 内地娱乐业快速上扬 , 并引领华语娱乐 。
2004年的《超级女声》带领华语乐坛进入了选秀时代 。 大家都在追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这样的本土唱将 , 是一人一票投出来的新偶像 。 内娱强大的消费力带动的生产力 , 出现了《中国好声音》这样的综艺 , 可以快速本土化全世界的娱乐消费形态 , 以往从欧美开始 , 到日韩 , 再从港台传内地的流行传递格局被打破了 。
台湾娱乐业的先发优势不再 , 此消彼长从制作成本上最显而易见 。
台湾电视剧20万人民币左右的制作费用 , 在内地只能做网剧 。 在某个台湾媒体采访里 , 嘉宾说起内地制作费 , 单是赞助费这一项 , 即便故意少说了一个零 , 还是引发了台湾媒体的哗然:这么多!
一个对应的数字是:2007年 , 广东省的GDP就已经超过了台湾省 。 在《甄嬛传》出品的2011年 , 内地的GDP是9.3%的增量 。
所以 , 王心凌能翻红 , 一定不是靠在台湾地区发行一张专辑 , 而需要通过像《乘风破浪》第三季这样有影响力的内地综艺 , 并且成立工作室 , 与星筑未来这样的MCN机构有战略合作 , 才能完成“甜心教主”回归的闭环 。


2021年小巨蛋演唱会 , 与伍佰合唱《我会好好的》
许正宏/摄影
但是跑得很快不一定能赢 。

娱乐产业说到底还是一个内容产业 。 烈火烹油时期跟风抄袭可以吃点红利 , 女明星梳个大背头穿上oversize西服就到处发通稿说“攻气逼人” , 反差萌、真性情都被当做“人设”来打造 。 热钱退去 , 观众回过神来 , 还是想要一点撼动内心的真东西 。
现状就是:有舞台有观众 , 但是演员空缺 。 连大S离婚都能像连续剧一样反复上热搜 。 吃瓜群众嗷嗷待哺 。 而且在猛烈吃完一段时间瓜之后 , 突然发现连瓜都没剩几个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