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来越多的博士去小县城就业?( 二 )


“师娘美丽如花 , 但与花不同 , 她能知雄守雌 , 所以能成天下溪 。 ”

两相呼应 , 使其颜面增光 , 仿佛闪闪发光的前途就在眼前 。
论文题目叫做《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 , 也许是因为理论太过前沿 , 至今无人能解释生态经济学和导师高、师娘美之间的关系 。

当然我们无法忽视这样的现实 , 导师他就是期刊《冰川冻土》的主编 。我们也无法忽视这样的趋势 , 导师们拥有的学术资源 , 是学生们短期内无法追上的 。
上面论文作者的儿子没法进兰州科学院小学念书 , 导师听闻此事 , 一个电话打去 , 校长爽快地办了手续 , 即使作者儿子未到正常入学年龄 。
所以 , 为了早一点掌握这些资源 , 学生们开始想着法子写独特的论文 , 做独特的事情 , 让导师满意 。
不管怎么说 , 给导师写论文 , 总比给导师的子女写论文要高效很多 。
总归看上去 , 离学术的康庄大道更近一点 。

看似拍马屁 , 很不高尚 ,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国外有一篇文章叫《科学出版中的陪伴效应》早就看透学术界的人情世故 。
作者们收集了1960年到2012年间在380多个期刊上发表的610万论文 。
他们的研究结论是 , 近几年新秀发表的文章比例在持续下降 , 而资深专家和他们传承的力量却在不断上升 。
简单点说 , 以前没发表过Nature等期刊文章的作者以后要在上面发文章会越来越难 , 以前发表过顶级期刊文章的作者再发文章相对简单不少 。

对青年科学家而言 , 要想成功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 , 一个名人导师实在太重要了 。
BOSS本身就意味着学术已经成功了一半 。
更有甚者 , 一个青年学者的成功 , 全凭BOSS的一句话 。 说你行 , 你就行 , 不行也行;说你不行 , 你就不行 , 行也不行 。
巨大的利益和厚重的大山横亘学术新人面前 , 他们很难不选择对BOSS拍拍马屁、言听计从的那一套 。
但如果不会拍马屁 , 不愿意陷入人情世故里 , 那么去奖励几十万元的遂昌 , 或者年薪三十万的阜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到县属一档国有企业工作的优秀毕业生税前年薪 , 博士研究生不低于30万元/年、硕士研究生不低于20万元/年、大学本科生不低于15万元/年 , 并建立正常的薪酬待遇增长机制 。
更何况 , 对于很多专业而言 , 做学术本身赚不了什么钱 。
02.
去企业更难 , 直接面临“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内卷极端处境 。首先是很低的就业率 , 甭管你是不是名校出身 。

4月27日 , 权威部门对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 。 截至4月27日 , 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23.6% , 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去向落实率为21.47% 。
报道指出 , (重庆市)33%的落实率在中西部居于前列 。

截至2022年4月17日 , 1000多万高校毕业生里 , 75%以上的还没落实就业 。
特别要注意的是 , 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毕业求职更难 , 如此说来 , 应届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了 。
读了二十多年书的博士里很多正来自于低收入家庭 。
接着是裁员危机 。
就算你在大厂也不能幸免 , 就算你是经验丰富、老员工的博士也不能幸免 。


知乎“本轮裁员规模在20%-30%” 。

美的老员工“被优化”后的留言更能令我们看到其中的揪心之处:

“没有报工伤 , 会影响部门考核……任务达成的代价 , 三个月后请医生看X光片 , 问他是否彻底痊愈 , 医生说骨头有点歪 , 一辈子就这样了 。
自己当时的选择 , 责任所在 , 义不容辞 。 现在想想 , 还是太善良 。 房要供 , 娃要养 , 打碎牙齿和血尝 。 ”

根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2未来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显示 , 白领面对失业、裁员等窘境时 , 自身的职业安全感是最低的 , 比蓝领显著得低 。


现实中 , 企业里摸爬滚打的博士 , 有多少能较早地拿到金领(职场高级管理者)的岗位呢?
毕竟博士毕业时往往三十多岁了 , 从年龄上而言 , 更可能追求稳定 , 企业所带来的风险只会让他们身心俱疲 。
何必呢 , 他们又不缺就业渠道 。
03.
那么接下来 , 基本只剩编制的一条路了 。
如果硕博士想靠自己的能力 , 挤进大城市的体制内 , 当然符合如今考公考编的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