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文章插图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的感想(我读后的感想亲爱的安德烈)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音箱里放着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这只是巧合,但却渲染了气氛 。《亲爱的安德烈》主要由作者龙应台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35封信组成,中间穿插了许多读者的来信和他们的回复 。龙应台和安德烈试图通过书信的方式接触彼此的生活、世界和灵魂 。除了谈论家庭事务,他们还就价值观、文化品味、东西方文化差异、政治事务、城市文化、教育等交换了意见 。
从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和大多数父母以及自己的青少年一样,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存在代沟和隔阂,他们之间的无形之墙主要是价值观和年龄的差异造成的 。安德烈代表20岁左右的青少年,而龙应台代表50岁左右的父母 。两代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品位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冲突 。然而,信息资源网络是有价值的 。他们没有扩大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的代沟,而是以书信的形式坦诚交流,互相理解和包容 。结果,龙应台进入了一个20岁男孩的情感世界,安德烈第一次真正了解了自己的母亲 。事实上,就像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的故事一样,父母和青少年或多或少会有代沟、隔阂甚至情感冲突,但事实上,两代人可以像朋友一样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谈,坦率地交流,互相理解 。父母不应该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而不是看世界评价社会,孩子不应该隐藏自己的内心宇宙,不应该总是认为自己的世界与父母格格不入 。十八岁那年,我曾经以为世上的父母永远不会懂,没必要让他们知道 。现在30岁当了妈妈,回想18岁时的想法和做法 。其实真的是那么幼稚,甚至不可理喻!当然,尽管如此,我也想向龙应台学习,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
除此之外,在书中的“独立宣言”一章中,菲利普(龙应台的第二个儿子,16岁)对他母亲和她的朋友的一些做法感到不满,这尤其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几次,龙应台带着菲利普到外面去见她的朋友,或者朋友来到他们家做客 。这时,朋友们总是先看了菲利普一眼,然后转向龙应台,问她菲利普多大了,他在读几年级,懂多少门语言等 。,好像他认为菲利普太年轻,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或者认为菲利普没有资格和他们交谈,因为他的资历 。应该允许大人替他说话 。这种行为其实发生在我们身上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内心忍不住颤抖,因为很多时候,我和别人家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问他们的父母关于孩子的事情 。我觉得这种行为真的是不对的 。从那以后,我就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因为孩子也有表达内心感受的权利,他们也是独立的人,不管多大 。
当然,除了现在当妈妈,我也是小学老师 。这本书不仅启发了我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也引起了在校学生的共鸣 。比如书中有一段话:“你将来会遇到很多你不欣赏或不认可的人,你必须和他们一起工作 。这个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这个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人 。你每次都要做一个决定:和他分手和他作对值得吗?妥协,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难找到办法 。你必须自己去发现 。”其实在一次班级小组合作中,有几个同学不愿意被我分配,以至于私自换组,大吵大闹,哭闹,不服从组长的分配等等 。有很多情况 。我记得当时就是这么说的,告诉他们这段话 。我不知道那之后发生了什么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找到办法的,但是之后的作业真的让我很满意 。之后,我分配团队成员的时候,再也没有这种情况了...
书末的最后一封信是儿子对母亲的安慰 。龙应台无疑为自己的两个孩子感到骄傲,因为在文章《在时间里》的结尾,他讲了两件小事,而所有的信息资源都展现了孩子们的优秀品质 。安德烈甚至引用马克·吐温的话来安抚母亲:“我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不是看他如何对待比他高的人,而是看他如何对待比他低的人 。”有教养就是有教养,就是心里有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不去打扰别人,别人跟你说话就像微风一样,不会觉得突兀,就像喉咙里的鞭子 。这就是修养的寓意 。然而,其实修身并没有那么容易 。每个马虎笨拙的人都做不好 。只有细心、耐心、有爱心的人才能完全做到,因为修身是一种美德,美德是一种好习惯 。养成这个习惯需要时间和各种经历 。因此,你必须在脑海中反复提醒自己,才能养成这种修养习惯 。修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上,比如: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求别人;不要问别人可以通过百度等工具搜索答案的问题,而是用自己的手机去查 。不要为小事生气;如果非要请别人帮忙,请加上“你方便吗?”;不要制造谣言,不要讨论以“我听到了……”开头的事情,因为事实总是与事实不同;总是说谢谢,尤其是对快递、外卖、服务员和清洁工 。听音乐,不要在外面放,等等 。有修养最重要的是时刻把别人放在心里,让别人在和你相处的时候也能享受微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