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莎·冈萨雷斯|港影:明星、演员与巨头,不同维度下的影坛法则

艾莎·冈萨雷斯|港影:明星、演员与巨头,不同维度下的影坛法则

文章图片

艾莎·冈萨雷斯|港影:明星、演员与巨头,不同维度下的影坛法则

文章图片

艾莎·冈萨雷斯|港影:明星、演员与巨头,不同维度下的影坛法则

文章图片

艾莎·冈萨雷斯|港影:明星、演员与巨头,不同维度下的影坛法则

文章图片



在文字中证道 。 ——唐泪
网络的便捷和“假面舞会”特性 。

放大了很多东西 。
诸如浮躁、恶意、一知半解、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与扣帽子、非此即彼 。
就如一个个泥潭 , 随便翻开一些评论区 , 会发现陷足者不少 。
而若不放下偏执 , 没有人能拔足脱困 。
但这个问题就是各自的命运 。
很难有外力可借 。
所以大家只能各安其命 。
我们则接续关于“演技派歧途”的命题 。
谈谈明星、演员与巨头概念 。

「我想捧你做明星 , 你却跑去当演员 。 」
李翰祥导演这句话里的“明星与演员” , 并非常规意义的名词 。
我们可以回溯香港电影的来路 。
在这个基础上 , 或许能更深层理解其含义 。
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的《偷烧鸭》 , 以及第一部短片《庄子试妻》、第一部长片《胭脂》 , 都尽可以略过 , 我们直接跳到相对贴近的年代 。
邵氏、邵逸夫 , 李翰祥、胡金铨和张彻 , 狄龙、姜大卫、王羽 , 以及萧芳芳、陈宝珠 , 这些名字知道的人应该不少 , 若以嘉禾与李小龙崛起为界 , 前述几位演员就可以被认为是香港影坛的初代偶像 。
七十年代 , 嘉禾电影公司与李小龙、许冠文一并崛起 , 随即是成龙、许冠杰、周润发和周星驰相继统治影坛 , 女星另谈 , 上述提及的这些名字 , 是明星、演员还是巨头?
如果说动作和喜剧领域有特殊性 , 那么刨除王羽、李小龙、许冠文和成龙、许冠杰、周星驰这几位 , 以及年代过早的狄龙与姜大卫 , 起码还剩下有常规商业片领域的周润发 。
大导演李翰祥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 。
而周润发 , 真的就是“货真价实”的巨头级演员 。
大明星、演员与巨头 , 三者合一 。

但双周一成的年代早已远去 。
又历经二十年的大浪淘沙 , 新的巨头级演员诞生 。
如果惯例不考虑动作演员甄子丹 , 那么刘德华、梁朝伟、郭富城和古天乐就是硕果仅存的四大“巨头” 。
对应参考指标为咖位、票房、片酬和商业大制作 。
就咖位而论 , 梁朝伟、郭富城和刘德华三人平手而论 , 古天乐要稍弱一点 。
原因很简单 , 一则资历 , 二则就是商业票房表现 。
郭富城手握三个一番年冠并打破影史纪录 , 梁朝伟和刘德华各自一个单人一番年冠 , 并共分《无间道》和《无间道3》的年冠 , 这就是双周一成之后最强的商业表现 , 古天乐则尚未有个人主导电影的年冠诞生 。
片酬方面 , 梁朝伟曾经有叫价“半亿”的时期 , 但很明显有价无市 , 而刘德华和郭富城在此前皆有报道 , 片酬在2500万的层级 。
如果更进一步细想 , 好莱坞归来的周润发拿4000万 , 本土崛起的郭富城、刘德华和梁朝伟拿2500万左右的商业片酬 , 也颇为合理 , 而古天乐大制作电影略少 , 片酬或也略低 。
再谈及商业大制作电影 。
历史案例很明显 , 凡大制作几乎也都是梁朝伟、刘德华和郭富城三人领衔 。
就待映而论 , 《风再起时》是郭富城和梁朝伟双雄 , 《金手指》是梁朝伟和刘德华双雄 , 《扫毒3》是郭富城、刘青云和古天乐领衔 , 还有一部《风林火山》有梁家辉和古天乐参演 , 但很明显金城武是一番 。
一番就是实力 , 尤其于大制作商业电影而论 , 更是如此 。
余者尽伏其下 。

很多人或许并不太能理解演员、明星和巨头之间的区别 。
再拿梁家辉来讲 , 他是一个好演员 , 同时也是一个明星 , 但并不是“巨头”级演员 。
可能很多人会拿演技来衡量 , 甚至会看不起偶像型演员的演技 。
确实 , 如果单论技法 , 能与梁家辉比肩者甚少 。
但巨头级演员其实有一个演技标准的门槛 , 那就是影帝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