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翔|他已经在我首页连抽三天烟了( 三 )


他把自己的很多时间都放在一件事上 , 就是“转型” 。
从2017年《心理罪》开始 , 他就试图挑战更复杂的本子和角色 。


到了《动物世界》 , 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去磨郑开司这个角色 。 从前期一直跟到后期 , 还去机房看电影后期效果 。
这种努力 , 让郑开司成为他转型之路上的第一个节点 , 就像是一次模拟考的小成功 , 为他划下了“如何达成目标”的正确方向 。




于是之后有了《隐秘而伟大》 , 一个男主到了三十多集才真正开始成长的男主成长剧 。
初入职场满怀天真和信心的新人顾耀东 , 他笨拙傻气地近乎可怜 , 抓小偷被记大过 , 赶走记者却被停职 。 当他因为劫狱失败 , 一边吃面一边哭时 , 这个角色才真正立住了 。



顾耀东是李易峰“转型考试”里等来的那场期中考 , 他幸运地抽到了有能力的导演、合适的剧本以及妥帖的合作演员 , 然后考出了不错的成绩 。
而《暗夜行者》 , 更像是他这场“转型考试”的期末考 。
有复杂立体给出空间发挥的角色 , 反转悬疑的主线剧情 , 以及近几年最能检验演技的犯罪题材 。


目前来看 , 他在这块“试金石”上表现还不错 , 台词处理和表演细节都比之前有进步 , 转型确实是有转出些名堂 。
他的转型之路归结为一句话:有持续性的长目标 , 也有阶段性的小进步 。


他在小鲜肉正如火如荼的那些年 , 就认识到“人气不过肥皂泡“ , 于是坦然接受质疑 , 却立下对角色的追求线 。
而他的小进步 , 多少都有自己的规划 。
一开始 , 也走转型老三套 , 选前辈、跟名导、挑好角 。
但从模仿到领悟再到呈现 , 没有别的捷径 , 还得是靠一部部戏硬“磨”出来 。




等他自己能上道了 , 导演和合作演员开始成为锦上添花的东西 , 他就敢选择极复杂的角色和本子 。
《暗夜行者》就是如此 , 没有名导和大IP当“外援” , 角色又可以算他历届作品中最复杂的一个 , 他能靠的只有自己 。
花絮里格外认真 , 一场轻松的对手戏加不加拥抱都要讨论半天 , 是得加入自己的想法去诠释的 。



说到底 , 转型其实是个挑点运气的“选择” , 有人一部戏打通任督二脉从此改头换面 , 也有人一而再再而三也还是被困在舒适圈 。

李易峰两者都不算 , 他缺点“一部惊人”的运气 , 但好在不缺达成目标的坚持和决心 。

我想 , 这才是能被广泛借鉴的“可持续发展”转型之路 , 不放弃 , 总会有回报 。
无论他这场转型考 , 最后观众给他几分 , 至少对他自己而言 , 问心无愧 。


E姐结语
李易峰今年35岁了 , 这不再是一个适合被叫“流量小鲜肉”的年纪 , 但却是男演员的黄金期 , 脸和身材的状态还没垮 , 比年轻人拥有更多经验值 。

至此 , 任何一个对自己职业生涯有想法有规划的男演员 , 到了这个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面貌 , 这既是一种演员所谓的“转型” , 也是到时间之后的重新自我审视 。
我想到剧里的另一位曾经的“小鲜肉”冯德伦 , 一开始他也是以“美少年”形象吸粉 , 帅气路线走好多年 , 但有个阶段他突然就去做导演 , 去转型;

到后来偶尔也演戏 , 不再在意形象帅气与否了 , 这次《暗夜行者》的廖警官 , 更让人恍惚——冯德伦也到了演大叔的时候了 。


但这又有什么所谓呢?演员在不同年龄都应该有不同的气场、魅力和个人特质 , 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贴合不同角色 , 演艺生命力也才会随之拉长 。

想到之前网友“考古”李易峰 , 比赛时他还是个“不想出道”的校草 , 后来进圈出过歌 , 也拍过剧 , 有一段时间起起伏伏都没红 , 直到遇到了那部令他爆红的《古剑奇谭》 。
走红于古偶 , 李易峰倒也没有被困进古偶结界 , 把流量红利当韭菜割 , 到某个时期开始清醒 , 学会挑本子、挑角色了 。
所以他演谍战、演军旅、演悬疑 , 在各种类型的题材里去磨演技 , 做事情有思考 , 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 这本身已值得鼓励 。

“流量”不是原罪 , 真正决定流量之后命运的 , 无非是他们每一个人在之后关卡的选择 。 如果“流量”最后都会变成“实力派”、“老戏骨” , 对观众来说也是可喜可贺 。
在此之前 , 李易峰能做到他的出现不代表“流量” , 而是代表“值得期待” , 已经算是成功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