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三项的临床意义

心梗是一种恶心的疾病,诊断得越早对病情越有利,而心梗三项就是诊断心梗的标准 。心梗三项指标指的是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这三项 。这三项是目前医学界中公认最好的检查心梗标志物,这三项的检查可以尽早的发现心梗,为下一步的治疗或抢救争取时间

心梗三项的临床意义

文章插图

一、肌红蛋白(MYO)
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指标 。
心梗三项的临床意义

文章插图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上是一种很有效的指标 。若患者具有CK—MB活性升高和下降的序列性变化,且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又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应考虑AMI 。CKMB质量(CK-MB mass)用于心梗的诊断时,所用诊断界值推荐为正常人参考数值上限的99%分位 。CK-MB mass胸痛发作3小时后的诊断AMI阳性率可达50% 。小时的诊断阳性率可达到80% 。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 。与总CK测定比较,CK-MB的峰时稍有提前,且消失也较快 。由于诊断窗较窄,无法对发病较长时间的AMI进行诊断 。临床上也可利用这一点对再梗死进行诊断 。溶栓治疗时,CK-MB早期升高及短时间内达峰是AMI的征兆 。下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CK-MB增加2.2倍以上,前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增加2.5倍以上,前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增加2.5倍以上,均提示心肌出现再灌注,上述标准的
敏感度为85%,敏感度为100%
心梗三项的临床意义

文章插图

三、肌钙蛋白(CTNI)
【心梗三项的临床意义】肌钙蛋白是由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肌钙蛋白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横纹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外,肌钙蛋白是肌动蛋白肌球蛋白ATP酶的抑制物 。肌钙蛋白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形式,肌钙蛋白I仅仅存在于心脏组织 。应用抗cTnI单克隆抗体可以实现cTnI的特异性检测,所以cTnI已经作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标准诊断方法,特别是当心电图检测无异常时,可以用cTnI指标作为诊断手段 。已有报道指出,在诊断AMI、心挫伤、不稳定型狭心症患者的心肌特异性障碍性疾病时,检测cTnI浓度是非常有效 。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在4-8小时以内cTnI由于心肌受到障碍被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其浓度脱离健康人的浓度范围 。通常,AMI发病后12-18小时后,cTnI浓度达到最高,并且维持5-10日 。对于AMI患者,cTnI浓度在治疗过程中的增减情况与CKMBmass是类似的 。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检测心肌障碍、特别是骨骼肌障碍上,cTnI 指标比CK-MB更有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