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职业维权人在昆明花70元分8次买8瓶饮料,索赔8000元( 二 )


“我只是想讨回一个公道 , 如果到法庭上见的话 , 那就是10倍的赔偿 , 两万元!”
记者潜入一个十几个人的微信“打假群”里 , 群主“红枫”正在给徒弟们直播一场在线打假:“红枫”以购买的2000元营养补品是假货为由 , 在某网络平台上传证据并投诉卖家 , 后卖家为让其撤销投诉不再纠缠 , 讨价还价一番后 , 最终转来9500元的私了费 。
“我专职打假有6年了 , 有私了的 , 也有到法院起诉的 , 现在每个月都能打成四五单 , 月入3万元没问题 。 ”“红枫”告诉记者 , 不少打假圈的“大佬”比他厉害 , 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

“红枫”与卖家的聊天记录(二)
食品安全法规定 , 消费者购得假货 , 除要求赔偿损失外 , 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 。 “不少售卖假货的卖家怕被抓住尾巴 , 就会用钱息事宁人 , 如果被起诉了 , 打假人就可能拿到10倍的赔偿金 。 ”“红枫”说 。
职业打假人群体特点显著 。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叶宇介绍 , 职业打假人精通法律知识或具有法律专业背景 , 长期游走在各类店铺 , 寻找假货 , 并全程记录商品信息 , 以固定证据 。 他们往往组成一个个团体 , 甚至发展成了专业的“打假公司” 。
湖北光靓律师事务所律师梁旭光说:“职业打假具备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特征 , 部分职业打假人将该类案件大量诉至法院 , 有人针对某商品已经胜诉并获得赔偿 , 又购买该商品再次起诉 。 ”
来源:开屏新闻、澎湃新闻、昆明广播电视台、半月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