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始于与父母的和解?人的一生都在与父母和解_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和你一起剖析人性与情感 。
(图片来自网络,非原创)

成长,始于与父母的和解?人的一生都在与父母和解_1

文章插图
这段时间,有些失眠,脑海里总是回想想,春节后返回广州时,妈妈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地说:
“每年,你回广州,好几晚我都睡不着觉,心里觉得空空的,就像破了个洞 。”
“你要记住,找男朋友要找咱本地的,嫁人不能嫁外省的,妈不想几年见不到你一次 。”
“你还打算漂泊多久,在咱家这边工作,还可以吃我做的饭,吃穿住行妈也照顾得到 。”
今年是我离开父母,在广州闯荡的第10年 。
这不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也不是最后一次,似乎早已习惯了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
只不过,今年的感受仿佛特别浓厚,过去了一个多月,心情依然不能平复 。
想起春节在家时,爸爸对着菜谱,对照着给我们做饭时的样子;
想起妈妈调侃爸爸的话语:你们不在家时,几本菜谱都结了尘;
想起我们吃小零食、吃辣味垃圾食品时,妈妈的唠叨;
想起爸爸“故意”与妈妈“对着干”,“讨好”我们,特意给我们买回“垃圾食品”,甚至得意地表示:我买给孩子们看电视时吃 。
这样的思念,是我对父母的感情有多么深厚吗?
答案正好相反 。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父母藏着深深的怨与恨 。
成长,始于与父母的和解?人的一生都在与父母和解_1

文章插图
[心]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
家里贫困,且子女众多,5个女儿,1个儿子,再加上父母,一共8口人的家庭 。
看到“5+1”的子女搭配,便很容易可以猜到,我们家还有一个特点,便是“重男轻女” 。
准确地说,在我的家乡,这就像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男孩就是比女孩更金贵 。
我的父母,不过是“入乡随俗”,或是“代代相传”罢了 。
我们家穷到什么程度呢?
家里一直只有3支牙刷,8口人轮换着用 。
后来,爷爷去世了,奶奶搬来和我们家住,变成了3支牙刷9个人用,3条洗脸毛巾,也是9个人共用 。
我的父母除了拼命卖苦力赚钱之外,并没有其它的更灵活的经济来源,想要维持9口人的大家庭,唯有无底线的节流 。
我们姐妹几个,几乎没有买过玩具,也只有到了春节才会买新衣服 。
至于当时小孩子之间,比较流行的玩具电话、布娃娃、、玩具小琵琶,或者拿上零花钱,去小商店买零食,更是想得不用想 。
我的小伙伴们,基本上放学回家,就有小点心吃,妈妈也会陪在身边写作业 。
成长,始于与父母的和解?人的一生都在与父母和解_1

文章插图
而我,放学回家后,看到的只有很少说话的妈妈,专注着自己的手工活,因为要靠完成它,来贴补家用 。
最难的时候,莫过于学校要交钱时 。
每次找妈妈拿钱,她便会板着脸回答:“去跟你爸说 。”
班里交钱,我永远是最后一个 。
哪怕孩子们都盼望着的春节,村里会搭台唱戏,那时候,简直是孩子们的乐园 。
小朋友们会拿着几毛、几块,甚至几十块的压岁钱,在戏台周围的小商贩那里,豪爽地购买自己想吃的零食,而我却从没有体会过这样的快乐 。
相较之下,弟弟与我们几个姐妹过的却是完全相反的生活 。
还没有学会走路,爸妈便为他买了儿童小自行车、各种玩具车、玩具枪、玩具飞机 。
刚上幼儿园,便有了滑板车;
到了小学,也拥有了零花钱,可以买想要的零食 。
家里经济最困难时,弟弟一个人可以吃炒牛肉,被在馋到不行的我,悄悄吃了一块,被弟弟狠狠地朝胸口打了一拳 。
彼时,我没有一刻,不想离开这样的家庭 。
我怨父母,没有经济实力,却要生这么多孩子;
我怨老天,为什么让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我更怨自己,为什么不是男孩,要被父母区别对待 。
成长,始于与父母的和解?人的一生都在与父母和解_1

文章插图
[心]
当我成功离婚父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他们的怨与恨,却在慢慢减少 。
在外一日难,在家千日好 。
出门在外的日子,并不是那容易 。
越难的日子,越渴望父母在身边 。
在外面闯荡的这些年,经常回想起与父母相处的一些小事 。
还是读幼儿园是,某天早晨,起床后没吃饭,想着拿钱出去买豆腐回家配粥 。
一路小跑,到卖豆腐的店面,兴许没有吃饭,居然晕倒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