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重阳节的古诗?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和名言名语

1.关于九九重阳的古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唐)白居易《九日题涂溪》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唐)白居易《九日醉吟》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唐)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
2.关于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1、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赵2113时春《原州九日》
2、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 。——姚5261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 。——齐4102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5、又1653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李煜《谢新恩内·冉冉秋光留不住》
6、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宋祁《九容日置酒》
7、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妙信《九日酬诸子》
3.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什么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如下:1.《九月九日即事》唐代: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
【九月九重阳节的古诗?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和名言名语】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赏析: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 。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 。
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 。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
2.《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代: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
赏析: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3.《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沾 同:沾)赏析: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4.《九日》唐代:李白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
赏析: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代: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