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的父母养出懒惰的儿子?父母偷的懒会变成孩子的

这样的父母易养出懒孩子
一个家庭中,彼此亲密地生活在一起,也有生活界限 。尤其是孩子,在他的生活领域里,让他发挥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为他他自己的成长助力 。如果父母出于过度的爱,或出于无奈而越过界限去帮办,甚至包办,就越界这个界限了 。
【案例回放】
安安上一年级了,人很聪明,就是任性,霸道,娇气,懒惰 。安安应该说是第四个孩子了,前面三个都因故流产无缘来到世上,所以,安安出世后,就成了掌上明珠 。从小到大,安安从没沾过一点家务活儿,连碗筷都不会摆,吃桔子每次都要剥好 。在学校里轮到他和另一个同学值日时,不是指挥对方做,自己不动手,就是自己跑掉,留下同学一人做 。当老师找到他为什么不做值日时,他还振振有词:“老师我不会干,也不喜欢干 。”“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是每个学生的责任 。”“我没有责任,我不要责任 。”老师惊愕 。安安妈知道后,批评他:“宝贝,你都这么大了,是你的事就要去做,这是责任 。”安安反说:“责任,你不是说我的责任是学习吗?我就不做,我讨厌干活……”
【案例分析】
家长怨孩子没有责任心、懒惰 。这是谁的错呢?应该反省的是家长,是家长自己越过了生活界限,或者叫责任界限 。该孩子做的事,因为你的手太长,伸过去替他完成了 。长此以往,觉得家务事是大人的事,和他无关,变懒惰、没责任心也是情理之中了 。
在养育孩子上,父母们喜欢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幼小孩子的无限的爱,唯恐
爱之不深,爱之不够 。最常见的就是包办、代替、过度保护,这是生活上的溺爱 。
探究这类溺爱型的父母动机,一是怜爱心理,因为看孩子可爱,所以忍不住怜爱,因为怜爱,所以忍不住帮一把 。潜意识里的话是:看,多爱你!什么都帮你做了 。这其实是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享受付出的快乐,因为付出爱的行为本身就可以获得一种母爱满足感 。
还有一种是急躁,看孩子做事笨手笨脚,老半天也做不完,干脆自己做算了,也没有那个耐心,干脆等他长大一点再让他做了 。再一种就是追求内心完美和生活秩序的父母、比较挑剔的父母,他们往往见不得孩子做事拖泥带水,做不好还要自己重做一遍,不如自己亲自做省心 。
【消极影响】

懒惰的父母养出懒惰的儿子?父母偷的懒会变成孩子的

文章插图
1.孩子分不清哪些是他该做的事 。
家长包揽了孩子所有的问题和责任,会导致亲子之间责任不清,界限模糊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没有告诉孩子哪些他可以做,所以他不知道要做;而我们知道孩子哪些可以做,却也代他做了,于是,孩子没有他可做的事了!剥夺了他们动手做事的权利,他当然不懂得什么是他该做的事,也不想做本该他做的事了 。现在反而来责怪孩子不爱劳动,不懂得体谅父母 。
斯科特·派克有句话说:“总有一天我们要放开孩子,他们是上天赐下的礼物,交给我们照顾——但不是永远 。”是的,不是永远,该归孩子管辖的生活、学习范围,我们没有划给他,没有告诉他界限,没有教给他责任;等到该放手时,我们已迟了,孩子像牵牛花一样牢牢地攀援在大人这颗树上了 。因为以前照顾太多了,所以孩子习惯于依赖我们了 。
2.形成依赖、懒散和懦弱等不良人格 。
上海、天津对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中表明:51.9%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学习用品,74.4%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 。甚至上小学的孩子还要父母搂抱着睡,偎依着坐 。其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爱心,丧失自信,形成依赖、懒散、懦弱、心理脆弱,承受力差的不良人格特点 。他们就像是心理学上讲到的“蛋壳效应”,那外观完好的蛋壳,表面上十分坚硬,但只要轻轻一捏就变成碎片 。
亨利·克劳德博士在《过犹不及》一书中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父母越界行为的后果:“你的孩子就好像是你的邻居,他从来不为他家的草坪浇水 。可是,你一打开你家的自动浇水系统,你们家的水全都撒在他家的草坪上 。你们家的草坪因此发黄枯萎 。孩子看到他自己家浇得绿油油的草坪,跟自己说,‘看来,我家的庭院没有什么问题嘛!’你们的儿子不必念书,不必有打算,不必找工作,照样住得舒舒服服,钱多得花不完,还能享有一个负责的家庭成员可以享受的一切特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