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孝道的文言文?孔子的孝的解释( 二 )


孔子还说:“侍奉父母,如果我们觉的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要婉言相劝 。如果父母不听,我们还是要尊敬父母 。尽管内心忧虑,对父母却并不怨恨 。”
子夏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能经常和颜悦色是最难的 。如果仅仅做到有了事,孩子为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来享受,但是,子女的脸色却很难看,这难道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最后孔子还有一个关于孝的经典对话
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5.孔子关于孝这一品德的名句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
6.关于孝的诗句
这个有点多啊……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父母在世时,要以礼侍奉;死了,要以礼安葬,并且按礼仪祭祀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关心父母的病痛是讲求孝道之关键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就是要求子女经常在父母面前尽些孝心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
——《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
——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
——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
——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
——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
——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 。
——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