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柳字的唯美诗句?有柳字的诗( 五 )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
诗歌首联作者好象站在云天之上,视野从长安的章台街巷延伸到楚地的郢路,到处都是满目的柳树 。人人都说它风流无比,我来到这儿又正是它最漂亮的时节 。
沿着小桥一路走去,小桥到了尽头,而放眼望去,顺着长堤看去,一眼望不到头 。颈联对仗工整,表现了作者对柳树的热爱之情 。
尾联“忍”其实是不忍 。怎能忍心看着柳絮飘花,飞上酒楼,扑打酒旗 。
因为柳絮一飞,春天就即将过去 。表现了作者对春光的热爱 。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复带烟 。
本诗描写的是秋日之柳,却先从春柳写起 。柳条飞舞,追逐着东风,在酒筵之上,跟随着舞女翩翩起舞 。
旖旎的春光使人如痴如醉,乐而忘返 。三四句却陡起波澜,如何肯到了凄清的秋日,在斜阳之下,在阵阵蝉鸣声中,垂柳又该多么伤感呢?诗歌欲扬先抑,寄托了作者个人的无限感慨,自伤时光飞逝,而个人却无报国之门,郁郁不得志 。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在他的诗集中,单以柳为题的诗,就多达十几首,诗句中用到柳字的就更多了 。大致分来,有下面几种情况 。
一、咏柳喻人 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是较早的,因此常为敏感的诗人捕捉来描写春天 。约定俗成,杨柳成为春天的象征 。
这类诗的代表作是《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
首联写柳树从北到南,无处不在 。“掩映”“参差”写出了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春天 。
颔联写柔长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翩跹起舞 。“风流”“婀娜”写了柳的体态轻盈,宛若妙龄女郎,非常动人 。
颈联、尾联写绵延不断的柳色牵引着诗人的目光,越过桥堤,来到了繁华的人间 。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而其中也暗含离凋谢不远的意味,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 。
全诗八句,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而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身影,婀娜多情 。咏柳实际是咏人,对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
二、咏柳自伤 杨柳柳枝纤细苗条,与美女的身材相吻合,因此古人常以杨柳作为美女的写照 。这类诗的代表作是《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 。
“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
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 。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
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
三、咏柳送别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
这类诗的代表作是《离亭赋得折杨柳》:“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对于无可奈何的分别,只能暂时凭借杯酒来驱遣离愁 。
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保重身体 。除了死亡没有比分别更痛苦的了,春风就不要吝惜长长的柳条,让分别的人们尽量攀折吧!面对杨柳依依,枝条曼舞,一派多情难舍之状,友人却要分别而去,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生怨? 四、渲染气氛 在李商隐的诗中,有不少诗句借用柳树,或正衬,或反衬,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
前者如《隋宫》中的两句:“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正面渲染了隋朝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
后者如《二月二日》中的两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花、柳、蜂、蝶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但它们却不会顾及人的悲欢哀乐,这和失去了生命的春天的诗人形成了鲜明对照,从而反衬出诗人的凄苦心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