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建安七子名字读音正确_1

成长经历
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 。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 。后受曹操征辟,曾任丞相掾属、平原侯庶子、五官将文学 。(《太平御览》卷385卷引《文士传》)公元197年,因避兵乱,十一岁的刘桢随母兄躲至许昌,在驿馆中结识曹子建 。曹植被刘桢的饱学所折服,为进一步深层密交,将其领到丞相府,日夜解文作赋,志同道合,关系日笃 。后来他又结识孔融等其他五学子,他们常聚论学问,“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 。待其成年之后,刘桢希望际遇明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然而,汉末政治极为腐败黑暗,社会危机深重,统治者镇压黄巾军起义后,各地军阀据地称雄,中国陷入分裂、动乱之中 。据有中国北方的曹操,政治较为开明,任人唯才,广揽文学之士 。这使得当时渴望中国统一、怀有济世抱负的有志之士,如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以及刘桢等,纷纷从四面八方奔赴曹操治下的邺城,一时人才荟萃,形成以曹氏父子为首的文学集团,并由于他们的诗文大多描写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统一、治国的豪情壮志,慷慨多气,悲凉豪壮,从而形成了“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桢是建安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与曹氏关系密切 。在诗文中,他把曹操比做起于丰沛、统一中国的汉高祖刘邦,把曹氏的知遇,比做礼贤下士的信陵君,见《赠五官中郎将四首》 。他把统一中国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 。投曹之初,他被任命为丞相掾属,追随曹操南征北讨,参谋军机 。

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建安七子名字读音正确_1

文章插图
辅佐曹丕
建安十六年(211年)后,出任平原侯曹植庶子,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将文学,随侍曹丕 。从现存诗文看,他与曹丕关系至为密切,而曹丕兄弟亦视为亲故,诗酒唱酬,交往常不拘形迹 。曹丕曾特赠廓落带,以示亲宠,并由此而留下一篇妙文(载《典略》) 。然而,刘桢性傲,不拘礼法 。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酒酣忘情,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诸人都匍伏于地,不敢仰视,独刘桢平视不避 。曹丕对此并未介意,而曹操听说后,要治以不敬之罪 。经过援救,才“减死输作”,罚为苦役,终身未再受到重用 。这对刘桢自然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在《赠徐干》一诗中流露出他的痛苦心情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北方瘟疫流行,刘桢染病去世 。曹丕为此极为悲惋,为他整理遗文,作出评价,并追思往日“行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的亲密交往,不胜痛悼(见《与吴质书》) 。他一生中的的著述包括《毛诗义词》十卷,文集四卷 。后人集有《刘公干集》传世 。
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建安七子名字读音正确_1

文章插图
人物成就
【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建安七子名字读音正确_1】文学
刘桢的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 。他与王粲合称"刘王" 。清代刘熙载说"公斡气胜,仲宣情胜"(《艺概·诗概》),这是从对比中揭示了二人各自的长处 。世人把他同曹植合称"曹刘",也是从气格方面着眼的 。集中体现其风格的是《赠从弟》三首,抒写诗人的胸怀志节,具有悲凉慷慨、高风跨俗的气概 。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尤为人所称道 。而刘桢创作的弱点是辞藻不够丰富,所以锺嵘在《诗品》说他“气过其文,雕润恨少” 。他与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赋》,在文采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同样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他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 。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 。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不过刘桢的文学造诣不凡,五言诗尤为诸子之尊,今存的诗歌只有15首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中评价他的诗为:“思健功圆,以特有的清新刚劲,为人们所激赏 。不仅称美于当世,并且光景常新,能楷模身后 。” 他的诗作多以壮美山川为背景,借景抒情,少数为酬答之作 。《赠徐干》诗被钟嵘评作“五言之警策也” 。《赠从弟》三首为其众诗之著,第二首又为三首之最,诗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钟嵘的《诗品序》说:“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可见,刘桢文学创作的贡献之大 。他最著名的赋作有《鲁都赋》《黎山阳赋》《遂志赋》《瓜赋》《大暑赋》《清虑赋》等 。他的赋文风格独特,“积极于宣时,校阅于世,进御之赋千有余首”《文心雕龙·注释》 。他一改粉饰太平的世俗,以清新的笔调,娴熟的技巧,朴实准确的语言,纵古合今的大气,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讥讽时事,咏物抒情,实现了汉赋内容由宫廷转向社会,由帝王转向平民的转变 。篇幅由长篇宏制转向短小精粹,为以后的文学发展开创了先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