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在康熙朝受重用吗?清朝三朝宰相张廷玉( 三 )


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 , 张廷玉转户部尚书 。上任不久 , 他就对多年棘手的江西、浙江等省棚民问题 , 详加分析 , 提出建议 。他认为 , 棚民只是垦山种麻的流徙失业者 , 并非不法分子 。作为朝廷 , 一方面要挑选精干的地方官 , 平时安抚有方 , 遇事惩戒有法 , 另一方面编造户册 , 将有技勇或读书向学的棚民收录使用 , 从而不敢或不愿为非作歹 。经过广泛商议 , 朝廷制定了安辑棚民的条例 , 推行以后 , 棚民得以安居乐业 , 不再为乱地方 。张廷玉这份建言影响深远 , 也被收录进《皇清名臣奏议》 。
张廷玉还受命担任雍正元年恩科的顺天乡试、会试大主考和殿试读卷官 , 以及雍正二年正科的会试大主考、殿试读卷官 。衡文抡才 , 原本就是桐城张家的世职 。张廷玉诚惶诚恐 , 不敢懈怠 , 以免落个不忠不孝的恶名 。他在闱中细心搜阅 , 尽拔佳文 , 深孚众望 。雍正对选文也大加赞赏 , 认为达到了自己振兴文教、倡贤育才之意 。除此外 , 张廷玉还担任《明史》《圣祖实录》《大清会典》《治河方略》等总裁官 。
雍正四年(1726年) , 张廷玉升任文渊阁大学士 , 仍管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事务 。雍正赠诗:“还期作霖雨 , 为国沛殊恩 。”
国恩之隆 , 与职责之重 , 相随而至 。
第二个关键词是:“股肱” 。股肱 , 是指足和手 , 意喻辅佐的重臣 。
雍正五年(1727年) , 张廷玉曾患病数日 。雍正对近侍说:“朕连日臂痛 , 你们知道吗?”近侍们吃惊不小 , 赶紧询问 。雍正回答:“大学士张廷玉患病 , 难道不是朕臂痛吗?”
张廷玉此时已被雍正视为左右手 , 并于该年晋升文华殿大学士 。到了年底 , 雍正又赐张廷玉典铺一所、本银三万五千两 , 特意嘱咐说:“你父亲一生廉洁 , 没有多少遗产 。你现在身兼数职 , 夙夜在公 。赐给你这些 , 只是希望你从容开支 , 尽心于公务 , 不必推辞了 。”
张廷玉身在高位 , 更不敢懈怠 。当时 , 蒙古的准噶尔部占据西北疆域 , 经常骚扰边地安宁 。为密办军需 , 张廷玉奉命创设军机处 , 规范职官和奏折制度 , 事务繁重时 , 甚至要从清晨忙到深夜 。
军机处能够高效处置军情 , 机密调配物资 , 以至于岳钟琪大胜准噶尔部 , 各省却不知有出师运饷之事 , 这其中就包含了张廷玉的智慧心血 。从此以后 , 军机处就成为清朝的权力中枢 。
雍正六年(1728年) , 张廷玉晋升保和殿大学士 。数月后 , 他的肩上又多了兼管吏部事务的担子 。雍正说:“吏部考选官员 , 必得公正无私 。想了很久 , 实在没有第二个深信的大臣能担此任 。”
雍正还先后御书“调梅良弼”“赞猷硕辅”匾额赠给张廷玉 , 意喻辅助治国的贤良大臣 。
君臣之间的这份信任 , 在雍正的传位密旨上最能体现 。雍正在去世前数年就写好了密旨 , 要传位给皇四子弘历 。这可是关系政权交接的大事 , 极重要机要 , 雍正只透露给了张廷玉一人!
第三个关键词是:“契友” , 即情投意合的好友 。
多年的朝夕相处 , 令张廷玉深知雍正治国理政的良苦用心 , 经常能审时度势 , 提出合理建议 , 被雍正采纳 。
比如雍正十年(1732年) , 山东省有不少士绅欠粮 , 众臣都要求加以惩戒 。而张廷玉则进言:“山东连年荒歉 , 情有可原 , 能否宽限一年?等明年还不完粮 , 再来议处 , 以昭示法外之恩 。”雍正便降旨宽限三年 , 使得一千多名读书人得以宽免 , 对于安稳人心、维护文教 , 起到很大作用 。
再比如 , 雍正十二年(1734年) , 因为西北用兵数年 , 将士劳苦 , 雍正特召将军、王公、文武大臣商议:是增加兵力以早结军务 , 还是遣使宣喻 , 晓以利害 , 促其醒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