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为什么走向灭亡?游牧民族的没落

你真的了解明朝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
在一些明朝晚臣看来 , 后金的崛起似乎是在一夜之间 , 让人触不及防 。当努尔哈赤还仅是明朝龙虎将军的时候 , 他麾下的部落也算是女真各部中比较听话的 , 但就是这么听话的一个部落 , 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揭竿而起 , 随后仅是几代人的时间 , 便将诺大个明朝搅的天翻地覆 , 先是横扫了整个辽东半岛 , 接着入主山海关 , 最后将南明弘光王朝彻底根除 , 完成了统一南北的大业 。
如此惊人的速度 , 实在是令人咋舌 , 以至于在清朝时期 , 还是有人觉得满清的发家史就像是一部年度励志大剧 。即便是大明亡了几十年 , 那些明朝遗老们提起大清就是一顿臭骂 , 直呼其野蛮落后 , 就算是到了晚清时期 , 保守派们还是坚持着大清当年是靠着"弓马骑射取天下"的观念 , 对洋务运动及其排斥 , 也难怪被骂 。
然而在十七世纪时 , 曾亲身来到过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记录下了另一番场面 。

大明王朝为什么走向灭亡?游牧民族的没落

文章插图
卫匡国 , 一个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 , 本名叫:Martino Martini , 他在1643年来到中国 , 并在中国呆了十八年后 , 病故于杭州 。在中国的这十八年 , 恰逢明清易代 , 而他一直以一个外邦人在中国的身份 , 现在客观的角度 , 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 写进了他的著作《鞑靼战纪》中 , 他的这部著作 , 也成为了后人研究这一段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
【大明王朝为什么走向灭亡?游牧民族的没落】在这本《鞑靼战纪》中 , 记录了这么一件怪事 , 正是关于在1644年清军入关所引发 。
在卫匡国的记载中 , 尽管吴三桂已经成为满清的一个重要势力 , 加入了清朝阵营 , 但是清王朝依然在自己的地盘上以及能够掌控到的土地上集结大批的军队 , 这支队伍规模空前庞大 , 而在这支清军的队伍中 , 却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伏尔加河的蒙古部落军队 。并且卫匡国在书中确切的将他们认定为与莫斯科和波兰相熟悉 。难道这些远在东欧的蒙古部落 , 都加入了八旗阵营?
当然了 , 卫匡国记录的这部分没有确切证据支撑 , 这些与莫斯科和波兰相熟悉的蒙古军队是那一支部落 , 如今也没有去确切的答案 。但是这一条记录中 , 依然给人透露出这么一丝线索 , 那就是在发家前的清王朝 , 绝对不像是那些明朝人眼中那个"封闭落后"的女真部落 。与之相反 , 能够联系上蒙古部落 , 对于刚建国的清王朝来说 , 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
毕竟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 , 女真族的强大 , 一直到后金崛起 , 都不是关起门来搞发展 , 而是得到了一条重要的商贸路线 , 依靠着沿线地区的帮助发展起来的 , 那就是草原丝绸之路 。
即便是在大陆上 , 那纵横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 , 也不单单是一条路线 。比起那一条沿着河西走廊蜿蜒进入中原的传统丝绸之路来看 , 这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比其更为悠久 , 那些来自中亚以及欧洲的商旅们 , 从西域进入到蒙古草原 , 然后再从这里进入到汉地或是辽东 , 这条线路上的商贸活动火热程度不亚于传统的丝绸之路 。依靠着这条草原丝绸之路 , 辽夏金元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在此获利颇深 。
大明王朝为什么走向灭亡?游牧民族的没落

文章插图
直到在明朝隆庆年间以后 , "封贡互市"国策的推行 , 这条沉寂已久的草原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 。中原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再度输送到草原 , 在草原各部落之间流转 , 来到东欧等地 。同一时期的俄罗斯人也正在向东推进 , 一起的还有中西亚各国的商旅 , 不仅是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红红火火 , 还有长城以北的茫茫草原上同样有着丰厚的利润 。
这个在隆庆时期重新开启的贸易时代 , 本身就是时代给予明朝的一个馈赠 。若是明朝的有识之士能够认清这背后发展的利润和空间 , 并及时调整好国策 , 那么明朝后期"国库空虚"的危机或许就能够避免 。而遗憾的是 , 就在这条草原丝绸之路大放光芒的时候 , 大明王朝正处在万历皇帝歇班怠政的时期 , 又怎会看到背后的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