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张浚后人?张俊和张浚同一人吗( 二 )


张浚在关陕三年 , 训练新兵 , 以刘子羽为上宾 , 任赵开为都转运使 , 擢吴玠为大将守凤翔 。刘子羽开善理财 , 而吴玠每战必胜 。西北遗民 , 归附日众 。所以虽然关陕丢失 , 但全蜀安全 , 且以形势牵制东南 , 江、淮亦赖以安 。
绍兴元年(1131年) , 金将乌鲁攻和尚原 , 吴玠乘险击之 , 金人大败走 。完颜兀术亲自出马 , 吴玠及其弟吴璘又大破之 。这就是吴玠的大散关和尚原之战 。张浚论功升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 。
绍兴四年(1134年) , 被召至临安 , 后谪居福州 。绍兴五年 , 出任右宰相 , 都督岳飞镇压杨幺起义 。
绍兴六年(1136年) , 部署诸路军马北伐金朝扶植的刘豫政权﹐进取中原 。九月﹐刘豫出兵反扑﹐高宗下令两淮守军南撤 。张浚为保长江天险﹐星夜驰至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 , 制止宋军撤退﹐击退刘豫军 。
绍兴七年(1137年)三月 , 刘光世因骄惰怯敌被罢军职 , 宋高宗拟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 , 但遭到枢密使秦桧的反对 , 张浚也表示不同意 。遂以刘光世部将王德任左护军都统制、郦琼任副都统制 , 以兵部尚书、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节制 。郦琼不服王德居其上 , 多次申述不被重视 。八月 , 郦琼杀吕祉等 , 裹胁4万人叛变投向伪齐 。九月 , 张浚因而引咎辞相 。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 , 宋高宗以宋金和议大赦 , 张浚复官﹐因多次上书反对高宗﹑秦桧与金议和﹐被排挤出朝 。二月 , 出任福州知州 , 福建路安抚大使 。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 , 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同月 , 授张浚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闲差 , 次年封和国公 。
绍兴十六年(1146年)七月 , 张浚上奏备战抗金 , 秦桧大怒 , 张浚被罢去检校少傅、节度使、国公官爵 , 只保留文阶官特进 , 以提举宫观 , 绍兴二十年(1150年)又移往永州居住 。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 , 秦桧死 。十二月 , 张浚被重新起用 , 恢复观文殿大学士职衔及和国公爵位 , 任判洪州(今江西南昌) 。此前不久 , 张浚因母死守丧 , 于是奉柩归葬西川 , 到达江陵时 , 又上奏请高宗备战抗金 , 引起新任宰相、秦桧党羽万俟卨、汤思退的不满 , 宋高宗也以“今复论兵 , 极为生事” 。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十月 , 张浚再次被贬往永州居住 。

宋朝张浚后人?张俊和张浚同一人吗

文章插图
张浚是怎么死的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正月 , 金军南犯已迫在眉睫 , 宋高宗在不得不作抵抗准备的同时 , 也放宽了对张浚居住地点的限制 。同年十月 , 在宋金战争已经开始的情况下 , 又起用张浚任判潭州 , 十一月又改为判建康府 , 当他十二月下旬到任时 , “采石之战”已结束 , 金帝完颜亮已被部下杀死 , 两淮金军也开始退兵 。但宋金战争仍在进行中 , 宋高宗却认为终归于和 , 所以并不重用张浚 。直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 , 才任命张浚专一措置两淮事务兼两淮及沿江军马 , 全面负责江淮防务 。六月 , 高宗即退位 , 孝宗即位 。
宋孝宗即位后 , 复为枢密使 。隆兴元年(1163年) , 封为魏国公 , 都督江淮军马渡淮北伐 , 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州市)等地 , 后因部下将领不和 , 兵败符离(今安徽宿州市) 。主和派势力随即抬头 , 秦桧党羽汤思退 , 于七月间被任为右相兼枢密使 , 议和活动也在进行中 。十二月 , 汤思退升任左相兼枢密使 , 张浚也升任右相兼枢密使 , 仍兼江淮东西路 。
隆兴二年(1164年)三月 , 张浚还奉诏视师淮上 , 积极部署抗金措施 。四月 , 被召回朝 , 随后江淮都督府也被罢 , 在太上皇宋高宗干预下 , 左相汤思退更加紧进行降金乞和活动 , 张浚感到抗金无望 , 即求致仕 , 遂被罢相 , 授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出判福州(今属福建) 。张浚辞新命 , 恳求致仕 , 改授醴泉观使闲差 。同年八月 , 张浚病卒 , 葬宁乡 , 赠太保 , 后加赠太师 。


推荐阅读